在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将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号工程”,通过资源整合“一平台”、流程再造“一条链”、制度赋能“一盘棋”,矛盾纠纷化解率从83%升至96.5%,信访总量下降42%,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7.56%,网格事件办结率99.9%,平均处置时效缩短65%。
一、规范筑基 资源整合 构建“一站式”实战平台
2025年3月末,按照“三区”“五有”“五个规范化”要求,全面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12个乡镇综治中心,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一是空间聚合,从“碎片分散”到“一门统办”。创新“6+7+5”资源整合模式。司法、信访、民政等6家常驻,派出所、综合执法等7家轮驻,法院、检察院、市监等5家随叫随驻,群众诉求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事”,2025年累计受理事项1650余件。二是力量集成,专业主导+多元共治。“治理集团军”攻坚难题整合“四警一律”专业力量,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到乡镇村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工作,同时,通过乡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联合开展在线调解,2025年通过“四警一律”调处矛盾720余件。社会力量激活治理末梢。打造“五老调解团”“城关大妈”“村民说事点调解品牌,通过社会化调节力量化解宅基地、邻里纠纷478件。石头河子镇义和村“村民说事点”的老支书王德发在村里很有威望,老百姓很是信服,通过用情用法耐心劝说,3天化解村民土地边界纠纷。全县培育“法律明白人”1862名,确保每村3-5名骨干,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专业能力,大八浪乡张丽娜被村民誉为“村里小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二、流程再造 实战增效 打造“全链条”化解模式
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机制,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建立“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案结事了”六步工作流程,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做到来访必接,接访必办,办结告知。一是四级联动责任链贯通。构建“县统筹重大风险—乡调度跨部门事项—村化解常见矛盾—网格采集上报隐患”闭环体系,2025年跨部门协作办理案件率提升30%,事件平均处置时效缩短至3天。二是三阶化解法”实现源头治理。前端“智能分诊”。整合12345热线、网格平台等5类渠道,诉求统一分派至责任单位,响应速度提升至30分钟内。中端“多元联调”。推行“调解优先、非诉挺前、诉讼断后”模式,7天成功化解58人劳资纠纷,涉案金额26.78万元,农民工满意率100%。三是末端“督办清零”。通过考核问责倒逼办结率,今年信访总量下降42%,诉讼案件量减少31%。
三、智慧赋能 优化机制 保障“规范化”长效运转
规范化建设的“形”已塑,高效运行的“神”更显。乡镇综治中心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展现出强大的统筹力与化解力。一是机制固本,责任闭环无死角。突出实战实效,聚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职能定位,建立会商研判、首问负责、四级联动、分流指派、考核评价等10项核心机制,确保将一般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化解在基层源头。二是智慧赋能,服务直达“指尖”。无缝对接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协调指挥平台,将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网格平台、“民呼我为”窗口等诉求渠道在乡镇层面实现“多口受理、一口派遣”。智能预警防风险。科技赋能让风险感知更敏锐、响应处置更迅捷,石头河子镇依托“数字乡村”智慧系统的监控预警模块,发现2名小学生进入池塘危险水域,随即通过远程喊话及时将孩子劝至岸边,成功避免一起安全事故。数据跑腿提效能。明义乡网格员拍照上传道路破损、邻里纠纷等问题即被迅速派单处理,平均办结时间缩至3天。2025年累计处理乡村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1360件,群众好评率98%。
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高效运行的最终落脚点,是群众的满意与平安。“以前办事要跑好几趟,现在到乡综治中心一次就办妥,太暖心了!”梨树乡村民费森在乡综治中心解决纠纷后的感慨,是万千受益群众的心声。家门口的综治中心,正将一桩桩“烦心事”高效办成“暖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