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的乡镇村寨、校园社区,一支支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群众身边,将法律知识化作贴心话语、融入生活场景。钟山区法学会聚焦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生力军作用,创新推出“法治文化浸润”特色路径,推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走深走实走新,让法治精神浸润基层土壤。
强基固本:织密协同普法网络
“普法不是独角戏,得众人拾柴火焰高。”钟山区法学会将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活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联合政法、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团委等多部门,制定《六盘水市钟山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协同机制。
为让普法力量沉下去,钟山区法学会广泛吸纳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法干警等加入志愿者队伍,组建起一支“懂法律、接地气”的生力军。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志愿者提前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调研,摸清群众对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的“刚需”,形成“一地一策”清单,确保普法内容精准对接需求。
精准施策:法治服务紧跟民生热点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怎么办?”“企业用工合同该注意哪些条款?”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钟山区法学会瞄准靶心开展普法。
筑牢思想根基。志愿者通过文艺汇演、集中宣讲、法律咨询等形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日常,让群众在互动中领会法治精神。
服务发展大局。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村寨,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送上定制化法治服务。在青林乡,结合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开展“非遗传承与法治同行”活动,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普及乡村振兴相关法律知识。
化解民生难题。针对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高频法律问题,志愿者摆摊设点提供咨询,法学咨询专家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今年以来,已现场解答群众疑问300余人次,助力化解纠纷20余起。
创新融合:让普法走进生活场景
“以前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现在看场球赛、赶次场都能学知识。”这是当地群众对普法形式的新感受。钟山区法学会创新“普法+”模式,让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普法+文艺”。新年伊始,两场“不忘初心 情系群众”文艺演出将法律条文融入歌曲,观众在掌声中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普法+传统”。春节前夕,书法爱好志愿者挥毫泼墨,写下“守护平安道路远,心系群众岁月长”等法治春联1000余幅,让年味里飘着“法治香”。
“普法+体育”。在大河镇“振兴杯”篮球赛现场,志愿者摆摊送法,为运动员、观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让赛场边多了法治风景线。
2025年上半年,钟山区开展普法活动11场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座4场,发放宣传品1100余份,法治春风正悄然吹进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