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8/13 13:47:49

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文旅”融合创新青年民警筑起青春拒毒防线

字体:

7月至8月,正值旅游旺季,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里的亿万年地质奇观吸引着往来游客,在其中一个展厅里,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青年民警们精心策划的“禁毒小课堂”也引人驻足。此次禁毒宣传活动巧妙结合贵州省旅游资源,依托博物馆丰富人流与文化氛围,形成“禁毒+文旅”新模式,让禁毒知识乘着文旅的东风,走进万千群众心里,将识毒、防毒、拒毒的严肃主题融入沉浸式体验,通过民警的热情宣传、精彩的互动问答与逼真情景模拟,为数万名观众织就一张坚实而温暖的防毒安全网,让禁毒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浸润人心。

“禁毒小课堂”:让知识在互动中扎根生长

“禁毒小课堂”绝非刻板说教,而是青年民警倾力打造的知识平台。

30c790965bf175b7fcc94aed29700925.jpg

790e1d87581e6a6cc86156cf67ca5db7.jpg

专业讲解入脑入心:青年民警们化身“禁毒讲解员”,把专业知识揉进一个个鲜活案例里:“大家看这个像糖果的东西,其实是新型毒品‘跳跳糖’,遇到陌生人给的零食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指着展台上的仿真模型,他们细细拆解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伪装术,从“奶茶粉”到“开心水”,把“识毒”的要点讲得明明白白。

f6f07b9a2ec8c4a09e277f2090819b96.jpg

趣味问答点燃热情:“发现毒品怎么办?”“哪些场所需特别警惕陌生‘馈赠’?”民警抛出一个个紧贴生活的问题,观众争相举手抢答,气氛热烈。答对者收获小奖品,知识在轻松互动中悄然沉淀。

情景模拟实战演练:“警察叔叔,要是有人硬塞给我东西怎么办?”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举高了手。“一定要大声拒绝,然后跑向人多的地方!”民警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孩子们清脆的呼应。情景模拟中,民警扮演“陌生人”递出“零食”,孩子们在一次次演练中,从羞涩到坚定,把“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物品”的防毒口诀刻进了脑海。

空间赋能:扩大宣传同心圆

9d7977e1dfd43843d2bbe25c2623683a.jpg

青年民警精准把握地质博物馆作为热门公共文化空间的独特优势,实现禁毒宣传影响力的几何增长。

借力文旅流量池:充分利用暑期博物馆参观高峰,在博物馆负一楼设置禁毒书画展、仿真毒品宣传展台,让禁毒警示随地质奥秘一同抵达人心,日均触达游客一千余人次。

精准锁定重点人群:活动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及亲子家庭。印发的禁毒漫画手册深受孩子喜爱;有家长笑着说:“平时讲多少遍都没用,今天孩子主动说‘妈妈,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

青春之光:照亮无毒未来之路

deed70da093b42a7198a1cd2ea78349b.jpg

8396e9accea77cbd0e0accf5a3d3b6a3.jpg

此次“禁毒+文旅”创新实践,藏着青年民警的巧思,青年民警以勇立潮头的智慧与担当,将禁毒防线前移,把专业、严肃的禁毒知识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可用的生活技能。暑期的博物馆里,亲子家庭、学生群体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是科普阵地,更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场景”。当游客们在参观完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后,转角就能走进禁毒小课堂,严肃的禁毒知识便有了“烟火气”——老人带着孙辈边听边记,年轻人用手机拍下仿真毒品模型,学生们围着民警追问“防毒小技巧”。这种“禁毒+文旅”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的“距离感”,让禁毒教育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

一个多月的宣传活动,累计覆盖群众两万余人次,发放的禁毒手册成了家长们教育小朋友的“参考书”。禁毒宣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地质博物馆的光影里,不仅沉淀着地球的记忆,更种下了禁毒的种子,它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随着游客的脚步走向天南地北,也让更多人明白:禁毒,是你我共同的责任,更是青年一代用担当书写的承诺。

未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将继续深化“禁毒+文旅”模式探索,不断拓展阵地、丰富载体,让禁毒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成效,全力守护无毒净土,让青春力量在守护万家平安灯火的征途上绽放出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