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8/12 17:59:56

青春赋能法治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胡杨河市一三〇团返乡大学生打造普法新样本

字体: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基层是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团场、贴近群众,连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三〇团司法所联合综治中心、平安法治办创新思路,以返乡大学生为“青春纽带”,开展系列“法治大宣讲”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激活了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普法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228.jpg

“团场是我们成长的根,能用所学帮乡亲们搞懂法律,是最有意义的实践。”新疆政法学院返乡大学生罗志文在动员会上的发言,道出了许多青年的心声。

在活动之初,一三〇团便召开专项动员会,为返乡大学生“定向导航”,一三〇团司法所干警详细解读活动意义,围绕团场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合同、邻里纠纷、消费维权等问题,开展针对性法律培训,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重点法条的“白话解读版”;结合团场实际案例,指导大学生如何把“法律条文”转化为“家常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249.jpg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259.jpg

“以前觉得法律离生活很远,培训后才发现,邻居漏水、网购退货这些小事里都藏着法律知识。”返乡大学生李萌说,精准的指导让她对宣讲充满信心。

“楼上漏水淹了楼下,该怎么赔?”“网购到假货,能要求商家赔多少?”这些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成了大学生宣讲的“核心课题”。活动紧扣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定制化”普法场景,让法律真正“沉下去、融进去”。

在“新胡杨河人之家”,聚集着不少前来学习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大学生们提前打磨课件,精选邻里噪音、宠物伤人等贴近生活的案例,用“以案释法”的方式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就像讲身边的故事,听得懂、记得住。”纺织厂女工茹柯耶·阿卜力米提听完宣讲后笑着说,她终于搞明白了单元楼里曾发生的漏水纠纷该如何依法解决。互动环节中,“宠物咬伤邻居怎么赔”“被广场舞噪音打扰该找谁”等问题接连抛出,大学生们结合法律条文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311.jpg

 针对商户提出的“顾客无理由退货怎么办”“广告宣传要注意啥”等问题,大学生们耐心解答,司法所干警则在一旁补充解读消防器材配备、食品安全规范等专业内容。“年轻人讲得接地气,干警补充得专业,学到的都是经营用得上的知识。”餐馆经营者王师傅边听边记,连连点赞。此次活动覆盖30余家商铺,发放资料200余份,让法治意识融入商户日常经营。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321.jpg

“从对着法条念,到结合商户纠纷讲案例,我终于明白普法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大家一起‘读懂’法律。”这是返乡大学生李萌在“以案释法”比赛后的感悟。

7月25日,一三〇团在光明路社区举办返乡大学生“以案释法”宣传比赛,选手们围绕邻里矛盾、消费纠纷等团场常见问题,用鲜活案例解读法律知识。比赛采用“观众一票制”,现场职工群众根据案例贴合度、讲解感染力投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微信图片_20250812171331.jpg

“为了讲清‘噪音纠纷’,我专门去请教了司法所干警,还和邻居聊了他们遇到的类似问题。”获奖选手剡子馨说,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基层普法要接地气”的含义。

今后,一三〇团司法所将继续扩大活动覆盖面,吸纳更多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加入普法队伍,让法治宣传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构建“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罗元 高紫艳)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