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弥水之畔城市景观(白瑞成 摄)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而平安归根结底是群众“心安”。近年来,山东省临朐县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平安临朐”、“法治临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忠诚履行职责,倾力服务大局,用心化解矛盾,以“法治红色”绘就临朐“平安底色”,以“平安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破解“急难愁盼” 构筑基层治理“新枫景”
“解决诉求‘只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门’。”这是老百姓解决问题诉求的美好期待,也是基层治理工作的核心要务。2021年以来,临朐县把12345热线收集到的民生问题作为发现矛盾纠纷的主渠道,由镇街“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统一指派调解员上门服务。
辛寨街道村民孔先生与王女士相邻而居,两家宅前共用同一条排水沟。2023年7月,王女士翻盖新房导致排水沟堵塞,孔先生家排水不畅,共用排水沟逐渐成了“火药桶”。这一堵,不仅堵住了排水沟,也堵住了两家人之间的情分,积怨越来越深。2025年4月15日,孔先生拨打热线,反映邻居将建筑垃圾堆放其排水沟前,导致无法正常排水。接到孔先生诉求后,街道矛盾调处中心安排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所长王来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我们了解情况后,考虑到两位当事人积怨已深,且村两委多次调解未果,单靠调解力量难以化解多年积怨。”王来杰分析研判后,启动“一站式矛盾调解”联动机制,联合村两委、国土资源、派出所共同“会诊”,各个部门发挥自己的优势,多管齐下,耐心听取两位当事人的心理诉求,提出了若干实用解决方案。最终,王女士同意将建筑垃圾自行清运,恢复排水沟畅通,将近两年的矛盾纠纷终于成功化解。
这起矛盾的成功化解,是临朐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的缩影。调解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村庄小巷,用心用情诠释人民调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别样“枫”景。
在今日临朐,线下调解显露的是1500余名调解员的身影,而智慧化、数字化调解已成为织密基层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024年以来,临朐县各镇街普遍建立E键呼叫智慧系统,民呼我应,迅速行动。东城街道朐悦社区刘女士因楼上邻居家时不时发出响动声,多次进行沟通无果,与对方发生争论,结下“梁子”。2025年3月16日,刘女士拿出手机按下了“e键连心”终端呼叫键,没到10秒,网格员、调解室主任夏孝民接通了电话,耐心倾听了当事人诉求。夏孝民经过与双方充分沟通,了解到本案争议的焦点是邻里间噪音扰民问题。鉴于双方当事人的邻里关系虽然因为噪音问题而长期紧张,不过都有缓和关系、解决问题的意愿,夏孝民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沟通和劝导,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楼上业主采取一些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楼下业主的影响,也提醒楼下业主在合理范围内保持宽容和理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矛盾得以成功化解。
基层治理贵在精细精准。“怎样才能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临朐县司法局政治处主任刘成燕说。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背景下,临朐县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调解工作理念,不断发展和丰富“枫桥经验”,紧贴群众民生问题,不断前移调解端口,完善调解机制,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只有“邻里和”才能“一家亲”,唯有“解矛盾”才能“心连心”。临朐县司法局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群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025年以来,全县各人民调解员已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帮助解决民生问题3000多个。
2024年9月11日,临朐县五井司法所工作人员刘延峰到田间地头开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普法(尹兆升 摄)
构建“普法矩阵”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砍自己家种的树,又没偷没抢,怎么就犯法了呢?”“这合理合法吗?”临朐县城关街道居民尹大爷砍伐了自己种的22棵白杨树,被林业部门认定为“擅自砍伐”,拟处以1000元罚款。这件事颠覆了很多村民的认知,他们纷纷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村书记当即想到了本村法律顾问张雪娜。张雪娜第一时间到现场为群众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让村民明白了砍自家的树也需要办理许可证。同时,考虑到尹大爷无经济来源,张雪娜积极协调林业部门减免了对尹大爷的现金处罚,更改为签订补栽补种协议。这件事情让临朐县司法局认识到,做好群众的普法工作需要耐心,任重而道远。
“开展好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就要坚持守正创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到全民普法工作全过程,让法治信仰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临朐县司法局副局长高辉表示。多年的基层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往往是引发民间纠纷的根源。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其学法、懂法、用法,是从源头上防治矛盾纠纷的良策。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普及法治观念是构建法治平安社会的核心。临朐县司法局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丰富普法模式,让普法宣传更加“贴民生”、“接地气”,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积极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创新“5+6”普法模式,着力建好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媒体五大阵地,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利用“普法赶大集”、“普法三句半”、“普法小品”等方式全方位地进行法律宣传,有效促进普法工作开展。为让广大群众接受沉浸式法治熏陶,指导打造法治主题公园、法治长廊、法治一条街、法治图书室等335处。
临朐县部分镇街多山地,交通不便,且离县城较远。为方便群众,临朐县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全覆盖”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工程,把城里的律师邀请到农村来,为全县350个村配备法律顾问,设立法律服务室,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村级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
乡村全面振兴,平安稳定是底色。“如何发挥法律顾问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临朐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和律师工作科科长付丽伟表示。她在调解工作中发现41%的纠纷是因合同违规或存在严重漏洞而造成,为此,她创新建立镇村合同审查备案机制,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对全县10万份生效的村级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发现问题合同2726份,避免村集体经济损失1.2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临朐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处,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1750名。凭借坚实的“法治名片”,临朐县引来了“金凤凰”,助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处、市级示范区5处,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临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95.4%。从“一村富”迈向“村村富”,农民在自家园地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2025年5月,临朐县召开了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
2024年12月27日,临朐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在城关街道组织“新春送福·法润万家”法治年货节文艺演出(孙洪圣 摄)
浸润“法语春风” 赋能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增股权、债权作为非货币财产的出资形式怎么认定?”“股东拒不缴纳出资的怎么办?”“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需征求其他股东同意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实施后,临朐县司法局组织公益律师走进县企业发展促进会,为企业送上一堂以“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调整及风险防范”为主题的法治公开课。这是临朐探索“产业链+法治服务”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这次法治公开课让我开阔了视野,解开了我对企业注册资金的疑问。下面3期我还来听,有机会我也要带公司管理层来听!”2024年6月6日,潍坊广华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听了法治公开课后激动地表示。临朐县司法局以打造“法语春风”品牌为依托,举办“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企业发展”法治公开课,成立法治服务企业宣讲团,科学设置4期课程内容,开展先导性普法,覆盖280余家企业,为企业健康发展赋能。
2025年5月,临朐县司法局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图为普法志愿者刘成燕向群众解读民法典(张美玲 摄)
临朐县有“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之称。临朐县司法局聚焦县域铝型材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探索推行“产业链 +法治服务”新模式,实施法治赋能产业链工程,融合开展“合规研究”、“法语春风”、“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链能”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共谋发展。
“您这次企业的法治体检已经完成了,这是体检报告,后续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我。”“企业法律管家”将法治体检报告交到服务企业手中。近年来,临朐县司法局深化“企业法律管家”、“企业公证顾问”制度,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管理结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权保护等方面,通过上门服务、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查找、梳理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提出合规应对措施及法治化建议。2025年已开展法治体检113件次,提供延伸服务29次,开展法治讲座11场次,有效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平安是老百姓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营商环境最厚重的基石。聚焦所需所盼,厚植法治“沃土”,临朐县司法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打造“律动朐城”法律服务品牌,创新推行法律义诊机制,选派50名优秀律师成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担任481家企业“法律管家”,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活动。同时,持续做好律师坐班制,每天协调一名律师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班,面对面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搭建“无人律所”3个,引入国内4万余名律师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24小时全天候在线帮助,努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高水平法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临朐县司法局创新打造“产业链+法治服务”模式。图为工作人员李佩珊在第十五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上向参会展商介绍法律服务清单(付丽伟 摄)
传递“法治温情” 架起法治惠民连心桥
“我本以为无法到场,这件事又要拖一阵子。律师这一通电话真管用,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回钱,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太感谢了!”陈女士感叹道。
2025年2月26日,临朐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到群众求助电话,拨打电话的当事人陈女士,女儿12周岁,孩子父亲与陈女士解除婚姻关系后一直未尽抚养义务。陈女士近期摔了一跤,行动不便影响了经济收入,欲向前夫追索抚养费用,但自己腿脚受伤无法出门,无奈之下提出法律援助的诉求。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王律师详细记录了陈女士的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马上上门了解详细情况,并第一时间联系孩子父亲,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孩子父亲分析案情,由浅入深悉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成功为孩子争取到了抚养费,切实保障了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值班援助“小窗口”,服务群众“大民生”。临朐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实行律师值班制度,为前来现场及拨打热线电话的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及代写法律文书等“一站式”暖心法律服务,降低了群众获得法律服务的难度,减少了化解矛盾的诉讼成本,达到“为民、便民、利民”的法律援助成效。2025年以来,值班律师共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10余份,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办案经验、出色的沟通技巧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临朐县司法局持续深化法律援助惠民生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将法律援助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通过个案化解带动法治观念普及,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影响一个群体、促进一方和谐”的社会效果,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
2025年5月27日,临朐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延明带队走进FM102.3临朐广播电视台《行风聚焦》直播间,通过现场热线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困惑(林宝强 摄)
2024年12月,张先生等7名农民工为追索劳动报酬,向临朐县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承办律师了解到,2021年7月底,张先生等7人受雇于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在临朐某工地从事玻璃幕墙和铝板安装工作。工作完成后,因无人支付劳动报酬,张先生等7人多次通过12345热线、欠薪网、信访局等途径追讨劳动报酬。在多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他们申请法律援助。临朐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法律援助律师反映的上述情况后,积极协调法院立案庭和检察院起诉部门,立即启动多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促使双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成功为7名农民工追回工资。
践行良法善治,在主动维护平安、主动维护稳定中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以实际行动做好平安法治建设的守护者。临朐县司法局始终坚持发挥法律援助在治理欠薪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薪’暖农民工”活动,推动“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全程提速,再破壁垒,跨域协作办理农民工讨薪援助案件,不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企业经营主体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自觉性,以法治“力度”增进民生“温度”。
法援有爱,情暖人间,法律援助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连着政府关爱,上述案例只是临朐县法律援助实践的缩影。一直以来,临朐县法律援助中心注重受援人合理诉求,有效化解纠纷,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晴空,让更多人民群众在法治的阳光下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夯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临朐县司法局以法治为基、以民安为本,持续深化平安建设成果,让法治成为临朐发展的鲜明底色,让平安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本文部分当事人采用化名)(本刊通讯员 宋海明)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8月上(总第207期) 系列报道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