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绿荫工程”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林口分局以青年民警需求为导向,深入剖析队伍现状,立足实际坚持实战引领实践赋能,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和方法,以“三个聚焦+九项举措”为总体工作思路,打造具有林口分局特色的人才培养新练兵模式。
一聚焦科学化,以精准体系锻造高素质警务导师专业队伍
高质量高素质的警务导师专业队伍是青年民警培养的基石,也是绿荫工程成败的关键。如何选优配强警务导师直接关系到青年民警快速生成战斗力,林口分局紧扣公安工作现代化需求,针对该局人才短板和业务难点,逐步构建起科学化、规范化的选用体系,从标准、方式、渠道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警务导师“铁军”。
严把选用标尺,构建多维评估模型
在现有警务导师条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导师选拔选用标准,突出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双重考核。通过建立专业人才测评模型,创新建立包含党性修养、品行操守、业务素质、作风纪律、群众威信的“五维评估量表”,将政治理论素养、业务实践能力、教学授课能力、知识储备量化考核范畴。既注重考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深度,也关注解决现实执法问题的实践能力,确保选出的警务导师既能“守正”又能“创新”,为建设高素质青年队伍提供精准标尺。
规范选用流程,强化动态调配机制
严格遵循《警务导师选拔使用办法》,重点抓好政治业务导师双向选配工作,确保其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双过硬。同时,按照不低于警务导师总数10%的比例足额配备兼职导师,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合理结构。建立机构设置与青年民警联动调整机制,当青年民警变更岗位或人员总量变化时,及时启动警务导师动态优化程序,确保公安工作发展始终与人才培养需求同频共振。
拓宽选任视野,激活人才储备动能
打破传统选任路径依赖,积极拓展人才储备来源渠道。注重从执法办案、专业业务、矛盾纠纷排查、服务群众等公安工作中发现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优的中青年骨干,通过岗位匹配、兴趣爱好、查找短板弱项等方式,将青年民警培养为复合型人才。依托分局人才库,按照“一师一表、一徒一档”模式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人才摸排与选配工作,确保人才库始终保持“源头活水”。通过内部挖潜与选树培养相结合,构建起覆盖广泛、梯次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储备池,为公安工作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二聚焦规范化,以制度创新推动绿荫工程提质增效
要确保绿荫工程在本局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林口分局通过规范化、精细化手段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围绕“选、用、育、留”全链条,重点从星级评价、督导问效、激励保障三个维度发力,形成闭环管理体系,激发师徒结对工作活力。
构建分级评价体系,激发争先动能
建立《师徒星级评定标准》,以导师教学方式方法、徒弟工作表现实绩、综合考评评价为核心维度,设置五级星级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积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警务导师和青年民警进行动态星级认定,形成“增星正向激励、降星反向推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对获评五星级的警务导师,探索专项表彰奖励工作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水平提升,打造绿荫工程实践的“星级标杆”。
完善动态评价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推行任务目标管理与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评价指标突出“双融合”导向,既设置基础教学工作规范指标,又纳入激发青年民警潜力和可量化的工作成效的实效性指标,实现绿荫工程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强化结果刚性运用,将绿荫工程的执行情况与分局重点工作评价双向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导师及时调整退出,形成“能上能下、优进劣退”的考核导向。
健全多元激励体系,厚植成长沃土
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岗位设置,打通交流通道,将绿荫工程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将表现突出的导师和优秀青年民警纳入后备干部选拔视野。强化荣誉激励,在评先评优中予以倾斜,提升职业荣誉感。建立分局党委与结对民警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及时解决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从工作支持、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等多维度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三聚焦精准化,以靶向培养提升青年民警专业素养
青年民警的能力建设是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需构建精准化、系统化的培养机制。林口分局围绕“全周期管理、专业化赋能、多元化实践”三大方向,推动青年民警从“单一技能”向“复合素养”转型,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青年专业人才队伍。
构建全周期岗位练兵体系,夯实专业能力基础
完善《林口分局岗位技能提升训练活动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建立“警种示范培训+专项定制轮训”双轨运行机制,确保受训民警每年至少参加4次专业警种专业培训。针对新招录的青年民警和到新岗位不满三年的民警,实施“首年36学时”初任培训标准,设置政治理论、基础业务、纪律规定、实务操作等模块,培训结束通过考核方可上岗。鼓励各部门根据民警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岗位匹配等差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形成“新任夯实基础、骨干进阶提升、资深创新引领”的梯次培养格局。
打造新型警务“专业+”课程体系,推动能力结构转型
立足公安工作实际需求,整合内外资源开发“三位一体”培训课程:理论课程聚焦党的创新理论解读,业务课程涵盖公安工作形势任务变化特点,突出新技术工具应用、传统侦查手段等实操内容。创新开设“专业+大数据信息运用”“专业+犯罪侦控”“专业+基础工作”“专业+风险防控”等融合课程,推动受训民警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能力素养从“经验驱动”向“创新引领”升级,工作方式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施策”进阶。
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强化实战赋能效果
推行“内外联动、传帮带促”培养机制:一方面,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民警“走出去”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请进来”邀请各行业、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组成优质师资团队,拓宽视野更新公安工作新理念;拓展创设“法律沙龙”“典型案例交流坊”“模拟警务警情”等交流平台,组织典型经验分享、答疑解惑、现场观摩学习,促进经验共享与能力提升。构建“理论培训+跟班学习+实践锻炼+检验成效”闭环培养工作格局,设立人才实践教学点,推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下一步,林口分局将牢牢把握人才培育提质期任务目标窗口,以时间为轴点,掌握工作进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任务层层落实,有序推进;以成果为轴心,深度挖掘师徒配合的典型案例、典型经验、量化成果,有效推广,确保绿荫工程持续高质高效结出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