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以责任压实为牵引、阵地升级为载体、队伍聚合为支撑、普法创新为抓手,推动法治建设从 “夯基垒台” 向 “积厚成势” 转变,用 “四维发力” 的扎实举措,谱写了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压实 “责任链”,构建法治建设闭环体系。潜山市抓住领导干部 “关键少数”,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实现法治工作队伍培训全覆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测试” 活动参与率、及格率均达 100%。同时,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专题述法评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现述法评议全市覆盖。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明确普法责任清单,做到 “一部门一清单、一乡镇一计划”。创新推行 “普法提示函” 机制,对未完成普法工作任务的部门实时预警,督促其不折不扣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法治建设责任闭环。
打造 “矩阵网”,延伸法治服务前沿触角。为打通法治服务 “神经末梢”,潜山市法学会在市综治中心、野寨中学等场所建成 6 个基层服务站点,2024 年被中国法学会确定为联系点,全市 183 个村居也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在特色法治文化载体创建上,市公安局交管大队在二乔公园内建成交通安全宣传主题公园,生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依托天柱山 5A 级旅游风景区和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出 “一地一品” 的天柱山游客中心法治广场、滨河湿地法治公园和皖通高速高界管理处法治文化广场(全省首个高速服务区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品牌;市法院联合黄铺村打造 “生态法治绿水青山” 法治长廊。此外,积极开展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截至目前,已创建安庆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 11 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1 个、省级 17 个、市级 114 个,让法治服务触角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
凝聚 “主力军”,锻造法治实践硬核力量。在专业力量提质增效方面,潜山市组建了由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骨干、律师构成的 37 人市级 “八五” 普法讲师团,从全市 196 名法学会会员中优选 33 名法学法律工作者组建法律咨询专家库,他们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重大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法治宣传等工作。基层力量持续扩容培优,深入开展 “1 名村(居)法律顾问 + N 名法律明白人” 行动,实现全市 183 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成功培育 “法律明白人” 5670 名。志愿力量实现多元融合,选聘 80 名政法骨干担任法治副校长,整合 “五老乡贤”“青年普法志愿者”“行业专家” 等社会力量,招募普法志愿者 95 名,形成了一支专业过硬、覆盖广泛的法治实践 “主力军”。
深耕 “普法田”,播撒法治文明时代种子。潜山市以 “法律七进” 活动为载体,通过入户宣传、集中培训、开设讲座、课堂讲解、设置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2025 年以来已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300 余场次、专题法治讲座 50 余场次。针对企业,开展 “法治体检”,为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 94 个,提出法律意见 134 条,发放政策宣传手册 90 余件;针对青少年,2025 年以来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 100 余次,覆盖师生 1 万余人次。注重以文化浸润激活法治基因,深挖戏曲、弹腔等传统文化资源,创作《买不买》《宪法颂》《清泉》等法治文艺作品 20 余部,通过 “送戏下乡”“文艺巡演”“乡村春晚” 等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同时,加强新媒体新技术普法应用,市检察院利用 AI 创作发布 4 期民法典系列普法漫画,自主拍摄的普法微视频《分岔的青春》被广泛转载;市法院开设 “守望花开”“宜案释法” 普法栏目,法官以案说法,累计拍摄制作 21 期普法视频和案例,让法治文明的种子在潜山大地广泛播撒。( 黄坤 徐健 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