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31 11:04: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司法所线上调解创新——打破地域限制,破解维权难题

字体:

“多元线上调解”服务创新,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跑腿时代”迈向“零跑腿”。7月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司法所通过线上调解创新,打破地域限制,运用“线上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的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历时近一年的跨区域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3.jpg

1.jpg

摔伤致残引纠纷。2024年8月14日,当事人艾某某在新疆某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承建的第五师87团项目工地上从高处摔下,及时送往第五师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医生诊断为右侧髌骨骨折(粉碎性、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创伤性血气胸、脾挫裂伤。12月27日,经新疆众力司法鉴定所鉴定,艾某某因外力致右侧髌骨粉碎性骨折,造成右膝关节功能丧失40%,构成十级伤残。为此,艾某某要求该公司赔偿94000元,该公司认为人身损害赔偿金额过高,双方就赔偿事宜产生纠纷,后经多次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艾某某于2025年7月23日从新疆和田来到第五师八十七团司法所提出申请调解。

“云上”调解化争议。第五师八十七团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认真分析了艾某某申请调解的案由,及时与新疆某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联系,加之该企业注册地在新疆伊犁地区,而艾某某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严重分歧。八十七团司法所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快速响应机制,因该公司无法到达调解现场,这意味着如果采用传统的现场调解方式,不仅当事人双方需要长途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调解工作的推进也会面临诸多现实阻碍。经征得双方同意,司法所决定采用线上调解模式,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新疆某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远程沟通,一方面选派精通双语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全程参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视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先后组织5次线上调解和10余次电话沟通,从“情理”和“法理”入手,向双方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同时阐明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了解了双方的实际状况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帮助双方厘清责任、算清赔偿金额。

2.jpg

经过两天的线上和线下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于2025年7月24日在线上线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约定新疆某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同意给艾某某各项赔偿费用82000元,并于2025年10月1日前一次性支付。

《人民调解协议书》签订后,艾某某又提出急需资金取出体内固定钢板,而个人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要求该公司先行支付。司法所干警及时与企业负责人电话沟通后表示:虽然公司经营也有压力,但群众的健康更重要。  

司法确认定纷争。考虑到后续涉及金钱给付问题,为消除双方的“后顾之忧”,八十七团司法所干警和人民调解员随即引导双方当事人提交了司法确认申请,新疆博乐垦区人民法院通过在线方式于2025年7月28日进行了司法确认。

在司法确认现场,当艾某某收到新疆某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现场支付的10000元治疗费时,这位朴实的少数民族汉子不禁热泪盈眶,哽咽着说:“真没想到法院还没做司法确认,就提前拿到了后期治疗费用,谢谢,真的太感谢了!”。话音刚落便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面绣着“工伤维权伸援手 调解为民显担当”的锦旗,用颤抖的双手献给了司法所干警和人民调解员。(侯宝成 胡文斌 尤建武)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