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28 07:44:17

贵州兴义法院:翻山越岭,法官上门解“夕阳”心结

字体:

矛盾尖锐、几度调解未果的六旬老人析产纠纷,如何在“家门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7月23日,贵州省兴义市人民法院捧乍法庭联合捧乍司法所,将调解室“搬”进农家院,成功化解一起特殊的老年同居析产纠纷,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与多元解纷机制的有效运行。

翻山越岭,司法服务“家门口”

当天下午,捧乍人民法庭联合捧乍司法所一行前往鲁布格镇新土界村。此行的对象是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68岁的刘某(男)与69岁的张某(女)。他们因情感破裂和财产分割问题争执不下,甚至一度剑拔弩张,存在风险隐患。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情绪激动且矛盾根深蒂固,法庭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选择主动上门服务。”捧乍法庭法官助理刘植根说,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体现了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温度与主动作为的担当。

f5f5b177a74c433d655d246f3f02e732.png

调解现场

多元联动,凝聚解纷合力量

“这起纠纷此前已历经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多次调解,乃至法庭开庭调解,均因双方分歧过大未能成功。”捧乍法庭负责人、四级法官李宗朕坦言,面对这块“硬骨头”,再次联动组成专业调解团队,法庭干警精通法律,把握析产原则,司法所调解员熟稔乡情民意,擅长情感疏导。法理与情理的结合、专业与经验的互补,为纠纷的有效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倾情调解,法理情理护“夕阳”

“你们年岁已高,身体安康才是晚年最大的福气。”“你们应互相体谅彼此晚年的不易。”调解现场,工作人员采取“背对背”倾听诉求、“面对面”沟通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台,只有围坐在一起的恳谈。既讲清同居期间共有财产的法律认定和分割原则,又温情说理引导双方回顾多年相互扶持的时光。一句句贴心话,说进了老人的心坎里;一项项析产方案,供二位老人选择。

2a66429c458fc1450e2187cb8f86d89a.jpg

调解现场

案结事了,守护一方“和与安”

经过数小时的耐心细致工作,两位老人深受触动,同意放下过往,好聚好散。双方就同居期间共同劳动积累的财产——包括两头黄牛、两头生猪、两口棺材及一套旋耕机——达成了分割协议,男方当场履行了补偿款项。一场可能引发更大风险、影响晚年安宁的纠纷,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画上句号。看到老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大家倍感欣慰。 

图片

捧乍法庭部分干警

如我在诉,司法为民显情怀

法官多跑腿,群众就能少忧心。干警翻山越岭,深入农家,只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一次上门调解,彰显的是人民法庭“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

“一场融合法理、情理、乡俗的联合调处,展现的是多元解纷机制的强大生命力。”兴义市法院副院长罗柠表示,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守护一方安宁与和谐。

图片

捧乍人民法庭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