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25 10:45:27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营里镇:综治领航聚合力 基层善治开新局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营里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创新,聚焦做优网格、矛盾调处、自治赋能、民生提质4方面联动发力,精准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以“网格管理”为根基筑牢治理基石,以“特色调解室”为载体打造矛盾化解前沿阵地,以“民生热线”为桥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构建起“网格全覆盖、调解有特色、服务零距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引擎”,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化解,努力交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营里答卷”。

赋能“微单元” 筑牢“网格体系”主阵地

微信图片_20250725103923.png

“幸亏有你们的调解,才让我们兄弟俩和好如初,不但解决了问题,更是解开了我俩的心结,要不这个疙瘩就让我们两家越走越远了!”营里镇东中疃村的张建凤、张建国兄弟俩感慨道。去年5月,在外居住的张建国回村对旧房进行翻新,在即将封顶时,西邻的哥哥张建凤跑来进行阻止,说其房屋比自己家的高,兄弟二人因此大吵一架,盖房也因此搁浅。村网格员张国良了解情况后,同该村支部书记刘俊芹等两委成员多次与兄弟二人进行沟通,经过调解,张建凤同意在原房屋的基础上进行瓦片工程,与其弟张建国的房屋一样高,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微信图片_20250725103928.png

今年以来,该镇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无缝覆盖、功能完善”原则,构建“五级网格+多元共治”体系,以“镇党委-分管部门-社区-村居-村小组”为架构,引导党员干部“双报到”下沉网格,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卫生所“三所”驻扎网格,开展“敲门问需”专项行动。同时,建立诉求台账销号管理机制,融合创建“‘营’接您”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围绕政策宣传、诉求收集、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等职能职责,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闭环处置流程,实现“一个口子”统领、“一插到底”调度,构建“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工作格局,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实现对辖区人、事、物的动态化管控,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闭环,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矩阵。目前,90%以上群众诉求能够在网格内解决,办结时间缩短30%。

搭建“连心桥” 深耕“多元解纷”责任田

微信图片_20250725103933.png

近日,营里镇西浊北村刘某发现自家的玉米苗发黄枯萎,怀疑是地邻杨某喷洒除草剂时农药飘移所致,杨某则怀疑刘某喷错叶面肥导致的,两人对于赔偿问题产生了纠纷。西浊北村网格员晋群英首次调解遇阻后,迅速反映村委进行调解。在村委调解未果后,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两所一中心+”联调模式,由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联合进行调解,经与双方前往农药瓶回收点实地核验,确定是杨某未做好防护措施,导致刘某家玉米苗受到药害,且刘某所施叶面肥与之发生了不良反应。杨某认识到自身错误后,承诺进行补救或赔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此外,该镇依托综治中心,创新打造“红色议事厅”,对于一般的邻里纠纷、矛盾隐患,由网格员进行现场处理;对于复杂问题,通过党小组召开“红色议事会”,多方会商处置。创新“老支书+”治理模式,由东中疃村“老支书”刘俊芹等经验丰富、威信高的10名老支书和老党员担任调解员,运用“坐班接访+流动调解+案例释法”组合拳,通过“乡音解乡结、情理润民心”的柔性调解,将家长里短的“麻烦事”化为邻里和睦的“暖心事”,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成为矛盾调解的特色品牌。

畅通“直通车” 激活“自治共治”源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725103941.jpg

“这次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营里镇道口福海佳苑小区的业主孙先生,给镇城建办送去锦旗表示感谢。前期,孙先生通过寿光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想在小区的车库内安装充电桩,安装充电桩材料也已准备齐全,但被物业告知不允许,感到十分郁闷。该镇综治中心热线办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与孙先生取得联系,并由镇城建办会同小区物业、供电公司多次沟通协商,对现场电压及线路进行了详细检查勘测,不到3天时间就确定了安装方案,对充电桩进行了安全安装。

微信图片_20250725103945.png

为做到快速回应群众诉求,该镇建立起“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回访反馈”的全流程响应机制,通过专人值守、分类建档、跟踪督办的“一站式”服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建立“周分析、月通报、季复盘”的质效研判机制,定期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及时捕捉民生痛点、研判治理难点,通过热线诉求“反向溯源”,实现民生需求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跨越,今年以来,全镇民生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074件,办结1042件,办结率达到97%,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同时,该镇依托休闲广场、村民院落等场地,打造“庭院议事角”等特色议事场所,创新设立每月15日“村民说事日”,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征集网络,让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督”治理链条。坚持“三治融合”,依法组建红白理事会、公共设施管护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指导修订50个村居自治公约,实现“一村一约、约出新风”。组建“银龄调解”“巾帼先锋”等51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送餐、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惠及群众超1万人次。针对农村信息传播特点,精心设计“村庄黑板报”,将传统宣传载体转化为集法律宣传、村务公开、文化休闲、民生服务于一体的引领服务矩阵,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责任编辑 -魏守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