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24 17:52:53

新疆伊宁市墩买里村:“和事佬”一线解纷争 矛盾化解“加速度”

字体:

邻里和睦,是乡村善治最动听的底色。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汉宾乡墩买里村直面基层常见的用水、排水、通行、地界等“关键小事”,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写进田埂巷尾,以“有矛盾找和事佬”品牌调解室为支点,深耕小网格、做细微服务,走出一条“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源头化解新路,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党建铸魂强根基,组织体系固根本

党的领导是网格化治理的“定盘星”。墩买里村党支部坚持将红色引擎嵌入矛盾预防化解全链条,按“任务相当、管理便利、边界清晰”原则,把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单元,组建“1+1+N”专职队伍——1名专职网格员、1名小队长、若干党员中心户,力量直抵末梢。村“两委”同步推行“每日一看、每日一访、每日一进、每日一查、每日一汇”的“5个1”工作法,确保民情第一时间感知、隐患第一时间排查。党支部统筹村委会、警务室、司法所等资源,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多方联动、资源整合、齐抓共管的治理共同体,为“和事佬调解室”高效运行夯基垒台。

精细排查优服务,源头预防控增量

网格是感知风险、化解矛盾的最小作战单元。墩买里村把治理模式从“坐等诉求”变为“主动问需”,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纠纷类型,分级分类建立动态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网格员日常走访与专项排查并举,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债务纠纷等领域开展多轮次滚动摸排,实时更新数据;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介入、简易调处,防止“小矛盾拖大、简单事拖杂”。群众“问题清单”同步转化为网格员“履职清单”,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因此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量。

创新模式聚合力,“和事佬”品牌促和谐

“和事佬调解室”是矛盾就地化解的“主阵地”。实践中提炼出的“4321”工作法,为调解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使其规范高效,又充满温度和力量。

该工作法构建了“4”步规范流程,从受理登记、调查核实到组织调解、协议履行与回访,实行全流程标准化、痕迹化管理,确保合法、规范、有效;同时,整合“3”方资源,充分联动村级综治中心、警务室、司法站“三大中心”,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协同调处复杂纠纷;创新推行双轨选择机制,当事人可选择村委会指派调解员或自选信任的“和事佬”,既体现组织引导,又尊重个人意愿,显著提升调解公信力和满意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力求每一次调解都凝聚人心,修复关系。

近年来,村里通过入户讲解、张贴“码上反映”宣传码,把“和事佬”成功调解的邻里、家事案例汇编成册、送到炕头,让“有矛盾找和事佬”成为村民口头禅。今年,中南水樾二期发生700万元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村委会第一时间介入并指定“和事佬”调解员。初次调解未果后,农民工基于对机制的信任,主动申请由村第一书记牵头重启调解,最终促成还款协议,成功避免矛盾上行。这正是“依靠基层就地解决问题”的鲜活注脚,也是“和事佬”品牌深入民心的生动写照。

温情回访固成效,闭环管理保长效

调解不是终点,而是新关系的起点。墩买里村把回访作为“后半篇文章”,建立多元化温情回访机制:入户面谈、电话沟通、日常观察、深度谈心多管齐下,对已调解纠纷当事人开展“地毯式”回访。截至目前,全村共排查矛盾纠纷66起,成功化解65起,化解率98.5%,回访率100%,群众满意度100%,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基层治理现代化没有休止符。下一步,伊宁市汉宾乡墩买里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不断丰富“4321”工作法内涵,擦亮“和事佬”金字招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把风险隐患防在源头、化在基层、消在萌芽,让“枫桥经验”之花在墩买里村常开长盛,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和谐伊宁贡献源源不断的“墩买里力量”。(明思琴)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