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的不是下雨天,而是由于下雨导致路面湿滑,引发路面行车危险,特别是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车辆+湿滑的路面,可能分分钟发生下面这种危险的情况。
2025年7月21日,贵州省黔东南高速交警二大队值班室接到报警称:“在玉盘高速公路138公里加600米处(黄平县往贵阳市方向)发生一起小型客车单方事故,请求出警处置。”接到报警后,大队巡逻民警立即赶赴现场。
巡逻民警抵达现场后,看到一辆湘L牌照的灰色小型客车停驶在道路右侧应急车道上,车辆左侧两条轮胎的轮毂有严重的刮撞痕迹,在车辆后方不远处的中央水泥防护栏上有着明显的碰撞痕迹。
驾驶员称,事发时正下着暴雨,车速大约在120码左右,经过桥梁时车辆发生打滑失控撞上道路左侧护栏。随后民警调取了事故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还原了事故发生的经过:车辆行驶至事发路段时突然打滑失控,撞到左侧护栏,最终车辆在驾驶人的操控下停在应急车道上。
随后应急救援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民警将驾驶员带离高速后指导其通过快处快赔处理了此次事故。
雨天行车需牢记:降速、控距、亮尾!
当车速过快时,车辆容易“水上漂”
一般来说,轮胎在干燥的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上的附着力系数是最大的,但当路面被雨水覆盖变得湿滑后,车速越快,轮胎的附着力系数会急剧减小。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轮胎与地面会形成一层水膜,从而失去抓地力,陷入“水滑”的危险境地,因此称之为“水膜效应”。
车距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合适?
部分驾驶员会问:“要怎么控制车距才更安全呢?”交警的答案是: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则行驶速度需要降低,安全距离应该拉长。当能见度小于200米,须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距离;当能见度小于100米,须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距离;当能见度小于50米,应从高速公路驶出。
合理地利用灯光,保证自己“被看见”
降雨导致能见度降低,应及时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在照明同时也能“被看见”。
注意,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贵州交警提醒:雨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行车不慎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请广大驾驶员谨慎驾驶,切不可疏忽大意,雨天出行,安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