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22 18:14:41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以《道德经》智慧涵养新时代检察精神

字体:

河南省灵宝市作为《道德经》这一中华智慧元典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灵宝市检察院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创造性转化《道德经》中的丰富思想内涵,将其有机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精心培育打造“德润检心”文化品牌,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要正确理解品牌核心内涵:道法自然“德”润检心

灵宝市作为《道德经》发源地,承载着“道生万物”“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灵宝市人民检察院要立足地域文化优势,将《道德经》“尊道贵德、守正为民”的思想内核与新时代检察精神深度融合,凝练出“‘德’润检心”文化品牌。“德”取自《道德经》“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寓意以道德滋养检察初心;“润”体现潜移默化的浸润力量;“检心”即检察职业信仰与为民情怀。品牌旨在通过传统文化赋能,推动干警将“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履职实践,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治理目标。

要正确理解品牌创建初衷:以文化人破解检察工作“三重命题”

立足基层检察职能,针对队伍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德润检心”的“文化育检”思路:一是破解“忠诚如何深化”的命题:部分干警对检察事业的使命感、归属感需进一步强化,需以传统文化厚植政治忠诚的文化根基。二是破解“为民如何扎根”的命题:基层检察工作易陷入程序化、机械化,需以“上善若水”的为民情怀推动司法温度与法律刚性相融合。三是破解“担当如何持续”的命题:面对案多人少、矛盾复杂的现实压力,需以“慎终如始”的精神状态激励干警保持职业定力。基于此,“‘德’润检心”品牌以《道德经》为文化纽带,将传统智慧转化为新时代检察履职的精神动能。

要认真探索品牌打造路径:三维融合构建“德”润检心实践体系

(一)以文铸魂:将《道德经》思想融入检察政治建设。一是打造“道德经·检察课堂”:开设“《道德经》与检察初心”专题讲座,邀请《道德经》研究学者给全体干警讲解道德经有关思想精髓,组织干警精读“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等章句,结合党史检察史开展研讨,引导干警从“尊道贵德”中感悟“忠诚为民”的政治本色。二是创作“德润检心”文化作品:设计“‘德’润检心”文化创意LOGO以及相关文创产品,制作文化品牌内涵展板,制作“《道德经》中的检察智慧”AI微视频,以沉浸式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具象化传播。

(二)以文赋能:将《道德经》理念嵌入检察履职实践。“道法自然”指引司法办案:在生态检察中践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念,建立“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融入国家黄河保护战略;在民事检察中秉持“无为而治”(尊重规律、不妄为)原则,通过“支持起诉+调解和解”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振兴。

“上善若水”厚植为民情怀: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换位思考活动,推行“如我在诉”办案模式。例如,在办理一起农民工欠薪案件时,干警引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理念,联合多部门快速追回欠薪,当事人赠送锦旗“法理情交融,检察暖人心”。

(三)以文正风:将《道德经》准则融入检察队伍建设。“慎终如始”锻造廉洁品格:开展“《道德经》中的廉洁智慧”专题教育,组织干警对照“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检察人员廉洁从检负面清单》,将“不争”“守中”等理念转化为“不办人情案、不越权办案”的具体行为规范。

“为而不争”涵养担当精神:设立“道德经·检察先锋岗”,评选“上善若水式检察官”,对长期扎根基层、化解矛盾的干警优先提拔任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导向。

注重品牌辐射效应: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要通过“德润检心”文化品牌的创建力求达到以下“三个提升”:一是队伍凝聚力显著提升。二是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三是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灵宝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德润检心”品牌建设,推动《道德经》智慧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