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22 12:07:5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综治中心“梨树模式”的破茧实践

字体: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锚定“法治护航振兴,智慧赋能民生,打造基层善治新标杆”战略目标,以“强支撑、深融合、提效能”为主线,创新构建“三链融合”治理体系,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跃升。梨树乡曾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治理动能,奋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一、强基固本,筑牢三大支撑,构建全链条治理闭环

一是阵地集成化,从“碎片管理”到“一站服务”。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职能,打造“全功能”综治中心,配备专职主任及工作人员,制定《梨树乡综治中心工作职责》《梨树乡回访制度》等8项制度,明确“受理—分流—处置—反馈”矛盾纠纷化解闭环流程。党委会专题研究综治工作6次,破解难点问题5项,实现群众诉求“一窗通办、一站式解决”。二是机制协同化,从“单兵作战”到“多元联动”。构建“1+3+N”治理体系(1个中心统筹、3支常驻力量、N个轮驻部门),推行“五步调解法”(听诉求、查症结、议方案、化矛盾、回访评效),累计化解初信初访11件,调处矛盾6件,成功率100%。依托“数字梨树”平台,整合20个行政村监控点位307个,实现重点区域风险动态清零。三是队伍专业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创新组建“乡贤调解队”“巾帼普法团”“网格红管家”三支特色队伍,吸纳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骨干56人。推行“田间调解”“拎包普法”模式,发放便民服务卡2000余张,举办法律讲座6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法治服务直达“最后一米”。

1753153740290.png

二、创新驱动,推进三链融合,激活治理要素新动能

一是党建赋能,织密“双网联动”治理格局。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推行“网格+党支部”双网联动,划分网格7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37人,实现“小事格内办、大事全网联”。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进网格”活动,党员带头排查安全隐患33处,化解苗头性问题11件。二是数智赋能,打造“智慧治理”数字生态。建设智能化治理平台“梨树平安大脑”,集成雪亮工程监控、12345热线、网格事件等数据资源,开发“矛盾热力图”“风险预警模型”,推送高风险预警3次,提前化解群体性矛盾苗头2起。乡村两级设置“民呼我为”窗口,运用“民呼我为”热线,累计受理事项279件,办结率100%。增设智能摄像头21个,精准防范盗窃、火灾等风险,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0%。三是德法赋能,构建“法理情”共治模式。组建“挎包普法小分队”,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发放《民法典案例手册》1500份,开展“法律赶大集”活动5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制作动漫宣传片《小梨说治理》,通过生动案例讲解土地纠纷化解、反诈知识等内容,在村级文化广场、微信群等平台播放,累计观看超3140人次。推广“乡风积分制”,将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纳入积分评比,兑换生活用品526人次,评选“道德模范”“诚信家庭”等典型,德治润心、法治护航成效显著。

1753153765375.png

三、质效并举,提升三大效能,锻造善治标杆品牌

一是风险防控提档升级,从“事后处置”到“源头治理”。建立“周排查、月研判、季总结”机制,针对土地流转、农资纠纷等高频问题开展专项治理11次,提前介入化解矛盾3起。组建治安巡逻队,常态化巡查重点区域,累计巡逻里程1200公里,刑事警情降幅达40%。二是服务群众精准高效,从“被动接单”到“主动解难”。推行“流动综治站”进村入户,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上门服务21次。设立“群众评理说事点”,邀请乡贤、律师参与“开放式调解”,化解积案5件。通过“平安夜话”收集建议28条,推动路灯安装、道路修缮等民生实事落地。三是长效机制稳基固本,从“短期攻坚”到“长效常治”。梨树乡以制度创新破题,构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通过“问题清单”精准对接“服务清单”,源头化解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矛盾27件;组建乡贤智囊团常态参与治理,推动“一事一议”解决民生难题19项,纠纷总量下降42%,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实现从“救火式应对”到“制度性善治”的深层转型。  

【责任编辑 -关俊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