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18 19:12:0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综治中心多元联动破解赔偿难题

字体:

近日,一场三车相撞事故致曾某某死亡后,其身后事陷入僵局:无父母、配偶、子女第一顺位继承人,仅存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垦区交警大队判定的同等责任划分,曾家兄妹因法律知识匮乏、异地维权成本高、情绪激烈陷入无助。赔偿涉及交强险规则、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复杂计算,总额高达93.6万元,责任方黄某、秦某对分担方案争议激烈,调解一度陷入僵持。 

微信图片_20250718173007(1).jpg 

破局关键:综治中心启动“多元联动机制”

第七师胡杨河市司法局驻综治中心工作组迅速响应,整合公安、法院、法律顾问等力量,构建“一站式”解纷链条:精准分工,法理情融交警部门:厘清事故责任链条,固定证据;法律顾问:核算法定赔偿标准,突破“无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赔偿主体认定难题; 调解员:化身“情感摆渡人”,通过“背靠背调解”疏解曾家兄妹悲痛情绪,同时引导责任方直面过失。  

法官提前介入,赋权威强支撑 

法官作为“法律智囊”驻场指导,预判诉讼风险,明确赔偿法律依据,推动协议可执行性。最终促成责任分担方案:黄某支付568196元、秦某支付368196元,精确至个位数的计算体现法律对生命价值的庄重确认。  

司法确认“零成本”落地,调解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避免后续诉讼。曾家兄妹签署协议时哽咽:“谢谢你们成了他身后事最后的依靠!”  

“综治中心+”模式的三重突破

此案是第七师胡杨河市深化“综治中心+”机制的缩影,其创新价值在于:依托网格员、连队调解小组常态化排查,早发现特殊群体维权需求(如农民工、失亲家庭),实现“预警在先”。  

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一窗受理”,打破条块分割。如法官与调解员“1+1”分组协作,形成“指导—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法律顾问、退休法官等专业力量嵌入调解,配合“智慧法律服务”,降低群众维权成本。多元解纷需“专业力”与“共情力”双轨驱动

第七师通过专职调解员培训、法官跟班学习、法律明白人培养,推动调解员从“专职”变“专家”; 共情力破心墙,如调解员以“兄弟走了,法律不能让他孤苦无依”触动当事人,彰显司法温度。  

目前,自2025年5月7日,第七师司法局进驻胡杨河市综治中心以来,共调解处理各类纠纷案件39件,涉案金额达2485.6多万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47次,法律援助22件,行政复议3件。

“多元化争议解决的时代,需在法理人情交汇处找钥匙。”法律不应是冰冷的秤,而是雨中的伞。此案中,精确到个位的赔偿数额背后,是基层治理者对生命尊严的丈量——用专业缝合制度缝隙,以温情照亮维权暗夜。(罗元 宋雄)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