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综治中心聚焦乡镇治理痛点难点,创新实施“智网快反”工程,以“人防+技防”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感知、快速响应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形成了具有桦南特色的智慧治理新路径。其核心经验在于系统构建了“智能感知—精准预警—高效处置—人技协同”的闭环治理机制。
一、构建全域智能感知体系,打造风险隐患“千里眼”
(一)前瞻规划,夯实数字底座。针对基层治理中“看不见、管不全”的痛点,桦南县于2023年启动“智网快反”工程基础建设。核心举措是深化政企合作,与电信公司共建共享,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全县范围实施“天眼补盲”行动。
(二)科学布点,织密感知网络。关键环节在于精准布局,聚焦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村委会、水域岸线、集市、校园周边、乡村道路等重点区域和风险点,累计部署具备AI行为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600余个,实现全域覆盖、全时在线。同步搭建“数字乡村”一体化智慧平台,整合平安乡村、重点人群管理、实时监控等10余个功能模块,形成统一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
(三)赋能前端,实现秒级发现。该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智能感知、即时发现”。智能摄像头如同遍布基层的“神经末梢”,能够自动识别争吵、肢体冲突、异常聚集等场景,以及秸秆焚烧、道路异常、违规存放等安全隐患。一旦触发预设的12类风险预警模型,系统瞬间生成预警信息,为后续的快速响应奠定坚实基础,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盲区多的问题。
二、健全精准预警响应机制,下好风险化解“先手棋”
(一)中枢统管,集成数据资源。经验在于强化“大脑”功能。将12个乡镇综治中心升级为“一网统管”的治理智慧中枢,全面汇聚整合人、事、地、物等关键治理要素数据,建立健全资源统一调配、指令一键下达的数字指挥系统。
(二)智能研判,精准识别风险。核心能力在于“智能分析、精准预警”。基于前端感知数据,平台深度运用AI算法,构建动态更新的“智能风险地图”。针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等关键领域预设的预警模型,能够对捕捉到的异常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区分风险等级,实现隐患的精准识别与定位。
(三)秒级派单,闭环高效处置。其核心效能在于构建“预警—响应—处置”闭环。系统生成的预警工单,通过平台“秒级”直推至乡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依托“一口派单”机制,即时指令责任网格员或相关处置力量赶赴现场。例如,孟家岗镇系统监测到田间秸秆焚烧苗头,预警后网格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置。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排查消除隐患287处,显著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幅提升了源头治理能力。
三、深化人技融合协同模式,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一)建强队伍,夯实人力根基。根本保障在于高素质的人力支撑。桦南县深刻认识到技术赋能必须与人力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专业化专职网格员队伍。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明晰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职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队伍稳定高效。
(二)人技联动,实现秒级响应。核心优势在于“人机协同、无缝衔接”。当智能系统发出预警或指令,网格员作为“地面部队”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技术提供精准信息与远程支持(如“云上调解室”远程释法说理),人力负责现场稳控、情绪疏导和具体处置。典型案例如驼腰子镇秋收期道路拥堵预警,系统指令下达后,交通办与网格员协同,迅速疏导交通避免事故,生动诠释了“技防精准指挥+人防高效执行”的秒级响应优势。云端调解累计化解纠纷167起,90%村级化解,平均时长1.2小时,满意度99.6%,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群防群治,延伸治理触角。重要补充在于激发自治活力。在“人技协同”主框架下,全县组建“民安”“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巡逻队50余支,重点加强夜间及特殊时段巡逻,累计巡逻超300天,有效织密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形成了专群结合、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通过技术赋能精准指挥与人力落地高效执行的无缝衔接,“智网快反”工程显著强化了基层治理的整体动能和响应速度。
桦南县“智网快反”工程的成功实践,核心在于构建了“智能感知预警为前端、数据中枢统管为中台、人技协同处置为后端”的闭环治理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的深刻转变。其经验启示在于。坚持科技赋能与人力支撑并重,强化数据驱动与流程再造,注重机制创新与力量整合。未来,桦南县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拓展其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具价值的“桦南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