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开口说话了吗?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这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回访媛媛(化名)家时,总会问到的问题。在最近一次的回访中,检察官看到媛媛的身体恢复良好,媛媛母亲也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今年4月9日,贵州省安龙县检察院检察官联系县医院康复科医生到媛媛家了解媛媛身体恢复情况。
飞来横祸:花季少女遭遇至暗时刻
2024年6月,16岁的少女媛媛在放学途中遭遇车祸,法医鉴定为重伤二级,并伴随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偏瘫等严重后遗症。这些冰冷的医学术语背后,是一个花季少女被骤然击碎的未来,更是一个单亲家庭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令人愤慨的是,肇事司机邹某在事故发生后并未停车施救,而是选择逃逸。尽管邹某购买了商业险和交强险,但由于肇事逃逸属于商业险的免责条款,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而申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死亡伤残赔偿部分,需要等待媛媛出院后的伤残鉴定结果。更糟糕的是,邹某本人毫无赔偿能力。媛媛母亲在病床前崩溃痛哭:“抢救费已经借了30万,可后续康复费用像无底洞……”
案件被移送安龙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发现,邹某不仅毫无悔意,反而百般抵赖,拒不认罪,甚至试图伪造证据逃避责任。为夯实证据,安龙县检察院深入案发现场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凭借完整的证据链,该院以交通肇事罪对邹某提起公诉,媛媛母亲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终安龙县法院判处邹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赔偿媛媛50万余元。邹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其名下无可执行财产,判决书的下发并未解决媛媛一家的困境。
司法温度:多部门联合救助让涉案家庭看到希望
检察官经过调查发现,媛媛一家的处境远比想象中的更加糟糕。媛媛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独自抚养3个孩子。为了生计,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由姑姑代为照顾。车祸发生后,母亲的收入连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都难以支撑。
“刑事判决不是终点,要让被害人重拾生活希望。”安龙县检察院决定协调各方力量开展联动救助。
一方面,该院向黔西南州检察院汇报,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两级检察院共同筹集资金开展救助。另一方面,该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及保险公司沟通,推动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中心垫付8万元抢救费、保险公司提前赔付9万元,缓解媛媛医疗费的压力。州县两级妇联不仅给媛媛一家发放慰问金,还聘请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开展心理疏导。民政部门将媛媛一家纳入低保,进行兜底保障。残联上门办理残疾证,保证媛媛可享受相应补助,并联系康复医生定期上门诊疗,帮助媛媛尽快康复。媛媛就读的学校为其申请了困难学生救助金。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到这场爱心接力中,爱心企业家承诺资助媛媛姐弟的学费,并提供免费康复治疗。
向阳而生:受伤的身心终将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媛媛身体逐渐有了好转。为了改善媛媛家庭生活状况,检察官根据媛媛母亲的意愿,为她找到一份手工纺织工作。她可将原材料带回家中,制作后再邮寄到工厂,这样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媛媛。尽管生活艰辛,但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媛媛母亲也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近日,检察官回访时,见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媛媛在助行器支撑下练习挪步,母亲在一旁纺织手工艺品。“是家人的关爱和你们的支持让我有了勇气和力量,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见面的时候让叔叔阿姨看到我能不借助工具自己站起来。”在与媛媛的交谈中,检察官看到了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
此刻,窗外阳光正好,媛媛母亲缝纫机的“哒哒”声,正奏响着新生活的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