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10 18:31:46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法院+工会+街道+金牌调解员”为女职工解“薪”忧

字体:

“感谢大家的暖心相助,压在我心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女职工王某握着刚收到的2.5万元生育津贴到账短信,难掩激动。这场因生育津贴拖欠引发的劳资纠纷,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依托“法院+工会+街道+金牌调解员”联动机制,在未进入仲裁或诉讼阶段的情况下,仅用1个月便圆满化解,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权益保障领域的生动实践,更是劳动争议“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成功范例。

案件由来:矛盾激化亟待破局

女职工王某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企业员工,生育休假结束返岗后,发现企业长期拖欠其应享有的2.5万元生育津贴。面对育儿带来的生活压力,王某多次与企业沟通催要却无果,双方信任度骤降,劳资矛盾不断激化。

“这钱是给孩子买奶粉、买尿布的救命钱,企业拖得起,我们可等不起啊!”王某的焦虑,深刻折射出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保障面临的现实困境。若任由矛盾升级,不仅会严重损害职工合法权益,还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仲裁诉讼,大幅增加双方的时间成本与社会成本。 

调解经过:多元联动精准施策

矛盾刚露苗头,由工会设立的嵩山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便通过日常排查及时发现。作为劳动争议“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枢纽,该中心迅速依托“法院+工会+街道调解中心+金牌调解员”联动体系,开展“精准滴灌”式调解。

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指派劳动争议领域的专业法官提前介入案件,为调解工作筑牢法律根基;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坚实代表,凭借其丰富的政策法规储备,化身“智囊团”,为调解提供政策解读与支持;街道金牌调解员则凭借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积极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各部门紧密协作,形成“法律释明+政策解读+情感疏导”的强大调解合力。 

专业法官率先“把脉问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指出企业拖欠生育津贴的行为已构成违法,详细梳理津贴核算标准、支付责任主体等争议焦点,同时向企业清晰预判“补缴滞纳金+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声誉受损”等多重法律风险,为调解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工会代表则从社会价值层面切入,强调“保障女职工生育权益不仅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街道金牌调解员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亮明法律红线”,深入解析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阐明拖欠行为的违法后果;另一方面耐心引导王某理性表达诉求,并指导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补充完善材料,同时也让王某理解企业面临的短期经营困难。

通过“背对背”释法明理、“面对面”协商沟通,双方的分歧逐渐缩小。针对企业提出的资金周转难题以及王某材料不全的问题,法院与工会共同引导双方制定务实解决方案。最终,企业承诺在1个月内筹措资金付清全部款项,王某也同意在此期间补齐所有材料,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处理结果:案结事了人和

在多方的共同见证下,王某与企业当场签署书面调解协议,并作出履约承诺。为确保协议能够切实履行,嵩山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充分发挥“总对总”机制的后续跟踪优势,启动“案后回访”机制,持续跟踪企业和王某的履约情况。

一个月后,王某按时补齐材料,企业也如约将2.5万元生育津贴全额汇入王某账户。这场持续数月的劳资纠纷,在前端调解环节便得到圆满解决,真正实现了“矛盾不升级、人员不耗时、成本不增加”的良好效果。 

典型意义: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此案的快速化解,是深入推进劳动争议“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协同构建劳动争议源头预防与调处化解工作格局的生动缩影。通过法院提供专业法律支撑、工会强化职工权益代表职能、街道发挥属地协调优势、金牌调解员注入柔性沟通智慧,各部门紧密配合、环环相扣,形成了“源头预防、多元联动、高效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帮助王某挽回了经济损失,更修复了受损的劳资信任关系,为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欠薪必偿、侵权必纠”的鲜明信号。正如王某感慨:“有这样的调解机制在,我们打工人的心更踏实了!”

“劳动争议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劳动争议“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与工会、街道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不断拓展联动的广度与深度,丰富解纷手段,提升解纷效能,持续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权益保障领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司宇)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