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10 13:19:35

监督效能跃升:深化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赋能实践与治理新局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清晰目标,一系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部署也随之展开。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了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基层纪委建设。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则专门对“深化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务,着力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了部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肩负着重大使命,兰花集团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jpg

2024年10月29日,王晋晋(左五)在兰花煤层气公司增压区与相关负责同志一起检查安全生产情况(郝俊杰  摄)

改革背景与问题剖析

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提升监督效能。只有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健全制度机制、狠抓队伍建设,才能让二级企业的监督真正实起来、强起来,从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机关纪检监察工作职能配置不够科学完善,工作链条尚未完全闭环;二级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力量不足,“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质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花集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方面,敢于做“加法”,充实监督力量。优化升级“2+3+1+X”的运行机制,围绕监督和办案2个业务主轴,驱动机关信访案管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3类业务部门协同工作,综合办公室全力支持监督办案,贯通全链条执纪执法体系。同时,加强二级企业纪检监察力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划分监督等级、核定监察对象范围,将人员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实现机关与二级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高效配合。

另一方面,善于做“减法”,擦亮监督探头。针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单兵作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以及二级企业监督促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创新构建片区协作监督办案模式。通过打破重组、编制单列等方式,减少体制羁绊,阻隔人情干扰,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大小搭配的原则,划分片区纪检协作组,采用交叉监督、联合办案等模式,提升纪检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监督水平,实现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此外,精于做“乘法”,形成监督合力。深化改革要求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全覆盖,将不同监督主体的力量有机整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统一管理的一体化监督体系,整合机关、片区纪检协作组和二级企业纪检干部的力量,实现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和考核管理一体化。同时,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推动二级企业审计、财务、法律等部门深度参与,形成“集团会战”的监督格局。

兰花集团的改革举措与成效

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核心目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围绕监督执纪执法的关键环节,明确权力边界和制度规矩,以高质量的监督保障改革部署的落地见效。

坚持目标导向,搭建协作链条。健全完善统筹联动的监督工作体系,构建“一统五联”机制,统筹片区纪检协作组的监督力量,形成规范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强与二级企业党组织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沟通、定期会商、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动态跟踪工作进展,提出针对性的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提升案件查办共同体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把准执纪标尺。紧跟改革步伐,针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构建涵盖信访举报处置、问题线索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厘清职责边界,明确纪检监察范围和管辖权限,制定工作流程图和规范,确保纪检监察权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坚持结果导向,激活争先动能。完善履职考核机制,制定“绩效考核+业务考核”双重考核办法,将政治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等情况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干部任用、激励奖惩相结合,激发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责任落实和能力水平。

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铁军。着眼于企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形势任务变化,需要建立健全干部选育管用的完整链条,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

双向化提升队伍力量。严格把控人才“入口”,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将政治素养作为首要考量,甄选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开展岗前培训。畅通人才发展“出口”,建立骨干人才库,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形成能进能出、良性循环的人才发展格局。

立体式打造培训平台。秉持实践育人理念,依托“理论培训+上挂轮训+以案带训”三位一体培训平台,开展递进式培训,覆盖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技能,强化谈话突破技巧。建立“一案一复盘”机制,构建双重防线,确保干部队伍纯洁性和履职安全。依托跨区域经验共享平台和动态典型案例库,推动干部能力从“经验型”向“专业型”升级。

多维度抓好长效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长效教育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延伸监督触角,开展干部家访,建立分层分级的谈话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有不良作风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对涉嫌违纪违法犯罪的开展“一案双查”,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纯洁性和权威性。

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健全制度机制和狠抓队伍建设,兰花集团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监督力量得到充实,监督探头擦得更亮,监督合力进一步形成;协作链条更加完善,执纪标尺更加精准,争先动能得到激活;队伍力量双向提升,培训平台立体打造,长效教育多维度开展。这些成效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从而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jpg

2025年1月22日,王晋晋(右四)在兰花科创化工片区大数据中心,和相关负责同志一起研究煤化工公司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情况(郝俊杰  摄)

未来展望与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仍需不断深化。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继续牢牢把握改革的原则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协作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监督网络;持续完善制度机制,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勇毅的担当,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贡献力量。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兰花集团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兰花集团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适应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将进一步优化监督模式,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贡献更大的力量。(兰花集团纪委书记 王晋晋)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6月上(总第203期) 学习栏目】

【责任编辑 -王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