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9 13:59:13

贵州黔西南公安:他们不是本村人,却对村里的事上心

字体:

新增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群众的幸福路更加亮堂堂;搭建“百姓大舞台”, 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健康友好;引进箱袋生产企业,既能就近就业,又可以分红,群众的钱包更加鼓鼓胀胀……

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高洛街道龙界社区这一连串亮眼“成绩单”的取得,得益于驻村帮扶单位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干部的努力付出。

image.png

乡村振兴包保帮扶,“选对人”很关键。

“公安民警不光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带头人!”

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公安局第一党支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选派5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责任担当强烈的党员民警实施帮扶。其中,2名民警分别被派驻到县公安局包保的高洛街道秧坪村和龙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盼了多年的致富路完成了硬化,这是大家最满意的事情!”王长江家住秧坪村三组,在册亨县公安局从事辅警工作多年,他说,亲友寨邻对帮扶工作满不满意、对哪项工作最满意,他最有发言权。

image.png

三、四组的通组“毛坯路”在多年前就已打通,因整组搬迁,路面硬化的事就暂时搁下了。

老路被雨水冲刷得损毁严重。近年来,部分中老年群众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利用老家的田土山林发展起种植和养殖,大家这才为路发愁,但村干部摇头又摆手,表示不是不想办实事,关键是没钱。

群众埋怨说:“最远的通组路都硬化了,唯独我们这个离县城很近的地方成了‘灯下黑’……”

为此,驻村“第一书记”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先后到街道办、县公安局等单位四处奔走。他们的呼吁终于得到了回应,争取到县政府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对3.2公里的通组公路进行硬化,临崖路段全都安装了波形护栏。

image.png

“回娘家”求助的不单单是秧坪村第一书记,龙界社区第一书记更是“没完没了”。

“14号地块的路灯安装不合理,需要增加27盏……党群服务中心需要增加6套办公桌椅、6台电脑、2台打印机……”每次找到局领导,龙界社区第一书记总是见缝插针地汇报起社区存在的困难。

路灯安装了,办公设备增设了,“第一书记”又把主意打到了定点帮扶工作单位去。

image.png

“定点帮扶单位筹集500万元资金,引进箱袋企业入驻高洛街道。”龙界社区第一书记介绍,企业入驻,不光解决部分就业问题,还能让群众从盈利中得到分红,2025年预计部分群众每户能得到1000多元分红。

党建引领聚合力,实干担当促振兴。

在群众看来,抓党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工作,在册亨县公安局第一党支部的推动下,“第一书记”带领村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做成了不光看得见、摸得着,还能开繁花、结硕果的大事业。村党支部同册亨县公安局第一支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群众共同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image.png

“他们都不是本村人,本村的事情比他们自己的事情还要上心。”评价“第一书记”时,群众亮出了心中的那杆秤。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有了“第一书记”的领头带动,群众在集体生产建设活动中不等不靠,更懂得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守好幸福果实容不得丝毫马虎。

“第一书记”既是“书记”,又是人民警察。作为人民警察,他们更明白平安的分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绝不让群众掉队。

image.png

排查汛期安全隐患、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处处都有“第一书记”的身影,处处都有党员带头。

多年来,秧坪村和龙界社区实现敏感案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目标,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已成为它们共同最亮丽的底色。(陶国锦)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