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9 13:54:16

贵州省平塘县法学会塘边镇工作站:抓实“查宣调督”四环节,筑牢基层矛盾化解防线

字体: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法学会塘边镇工作站按照“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实“查、宣、调、督”四个关键环节,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塘边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抓实纠纷线索排查,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

塘边镇法学会工作站坚持常态化排查。整合辖区法学会会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管理服务日常走访为契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开展常态化排查。坚持联动排查。加强与综治中心、派出所、村“两委”之间的工作衔接,利用好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强化线索来源登记,做好信息共享和跟踪办理。坚持重点排查。将山林土地、劳务用工、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多发、频发的矛盾纠纷作为排查重点,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排查。自工作站成立以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00余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78件,调解成功262件。

抓实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塘边镇法学会工作站始终做好专题法治宣传。通过院坝会、群众会、赶场天宣传等形式,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普及关于债权物权、诉讼时效、婚姻家庭、侵权责任、反诈防诈、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利用塘边镇星期五赶场时间,安排经验丰富的法学会会员值班,为来访的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及时解答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群众提供法律建议,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纠纷。自工作站成立以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0余次。普法与调解相融合。调解中,注重将普法工作贯穿始终,结合纠纷实际情况,向双方当事人宣传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讲通情理、讲透法理,以案说法、以理服人,引导当事人依法、依理表达诉求。

抓实矛盾纠纷调解,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塘边镇法学会工作站对简易纠纷“快速调”。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征求当事人同意后,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聚焦争议焦点,提出针对性调解方案,缩短调解时间,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复杂纠纷“重点调”。针对相对复杂的纠纷,召集调解能手组成调解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了解合同订立、履行等基本信息,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特点和真实诉求,找准矛盾纠纷调处的突破点。采用“背靠背”“面对面”“远程调解”等多种方式,消除分歧,达成协议。疑难纠纷“联合调”。对于重大疑难的纠纷,联合派出所、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等部门,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从不同角度做好释法析理,形成调解合力,有效解决了疑难纠纷。对于调解未成功的,及时研判分析,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自工作站成立以来,指导、参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

抓实案件督促履行,做好调解成果跟踪问效

塘边镇法学会工作站坚持定期回访。为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果,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调解台账,对所调解结案的纠纷案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围绕调处情况是否真实客观、群众是否满意、已调解达成协议的是否履行等内容开展定期回访。通过回访跟踪,有效提高调解协议的履行率,减少矛盾纠纷二次发生,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履行。对调解成功还未履行完毕的纠纷,加强对当事人的督促,了解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确保调解协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同时,提醒当事人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对于故意拖延履行或拒不履行的当事人,通过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等途径,督促其履行协议。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