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8 16:22:22

基层善治的灯塔——“红星调解室”

字体: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以下简称第五师八十三团)宛如一座坚韧的堡垒,守护着一方安宁。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同精密的齿轮,每一环都至关重要。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红星调解室”,就如同这齿轮组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以创新之姿、务实之举,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和谐动能。

1.jpg

2025年1月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红星调解室”负责人、兵团首批一级人民调解员张朝军(右五)为八十三团专职网格员讲解“红星调解室”、“红星Logo”的含义和发展历程(毛亚茹  摄)

对标“枫桥经验” 筑牢矛盾化解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14亿人口,倘若大大小小的事都依赖打官司,那司法体系必然不堪重负!所以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新时代“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其始终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土壤之中。

在第五师八十三团,团场各部门、企业、连队(社区)里,149名“法律明白人”如同一颗颗散布的种子,他们扎根于群众之间,凭借对社情民意的熟悉,敏锐地察觉潜在矛盾的蛛丝马迹。当邻里间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的火苗时,他们能迅速用理解和法律知识的“灭火器”将其扑灭;当家庭内部出现矛盾的暗涌时,他们又能以温情和智慧引导家人回归和睦。这些“法律明白人”,让许多潜在矛盾在未发或萌芽状态就已悄然消散。

同时,团里建立起严密的矛盾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矛盾的领域,如土地承包、职工权益等,相关工作人员深入调研,收集各类信息,如同气象工作者预测天气一般,提前洞察矛盾的“风云变幻”,制定出详尽的应对策略。无论是烈日高悬,还是寒风凛冽,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为的就是切实做到“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矛盾不上交”,守护团场的和谐稳定。

精准定位需求 “三问于民”架起连心桥

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以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为主线,将“以民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心,创新推出“三问于民”工作法,如同精准的导航仪,深入洞察群众需求,全力破解实际难题。

在连队(社区)的小道上,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红星调解室”的工作人员频繁穿梭。他们或是与职工群众并肩而坐,唠着家常,询问生活中的难处;或是发放调查问卷,仔细记录职工群众写下的每一个诉求;或是召开座谈会,倾听大家的心声。从邻里间的鸡毛蒜皮,如宅基地界限不清引发的争吵,到经济纠纷中复杂的账目纠葛;从家庭内部的婆媳矛盾、夫妻不和,到劳动争议里的工资拖欠、工伤赔偿,工作人员都一一记录梳理,建立起详尽的需求台账,为后续调解工作提供精准方向。

为提升调解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红星调解室”广开言路,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社区活动室内,一场场调解工作研讨会热烈进行着。社区居民、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各抒己见。退休干部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分享着过去调解类似矛盾的智慧;社区居民则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更贴近实际的解决办法。这些源自民间的“金点子”,如同点点繁星,融入调解实践,让调解工作更贴合职工群众、更符合实际,充分发挥了职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以职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调解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红星调解室”构建了完善的回访反馈机制。每次调解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他们或是拨通电话,关切地询问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或是再次登门拜访,面对面倾听当事人对调解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意见。依据职工群众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持续提升调解服务质量,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得彻底、职工群众满意。

红星调解室-1_副本.jpg

2025年4月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张朝军(左一)、周燕(左四)、范兴开(右三)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接待来访群众,并答疑解惑(李世磊  摄)

传承文化精髓 “六尺巷智慧”深耕基层治理

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宛如“火车头”,发挥着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和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在处理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等矛盾时,“红星调解室”的工作人员总会讲述六尺巷的故事。那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故事,在团场的各个角落回荡。当双方当事人因一点土地的界限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想想六尺巷的故事,让他三尺又何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当事人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心中的成见慢慢放下,最终相互理解、相互让步,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秉持“六尺巷”和谐共处的理念,“红星调解室”在调解过程中不仅注重解决具体问题,更注重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调解邻里纠纷后,工作人员还会组织双方参加社区的联谊活动或志愿服务。在共同的活动中,双方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践行工作方法 “五心六步七促”提质增效

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红星调解室”犹如一座坚固的桥头堡,屹立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凭借其独具特色的“五心六步七促”工作法,成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

“红星调解室”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秉持耐心、细心、真心、热心、公心的“五心”服务理念。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纠纷,无论当事人情绪多么激动,调解员们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倾听每一句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处理一起家庭遗产纠纷时,当事人因多年的积怨而情绪激动,甚至恶语相向。调解员们却始终保持微笑,用真心关怀,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最终用真诚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成功化解了矛盾。

“六步”调解流程为矛盾化解提供清晰路径。案件受理后,调解员们迅速行动,前往纠纷发生地,调查走访每一个相关人员,了解纠纷背景、原因和各方诉求。在处理一起职工与企业的劳动纠纷时,调解员们多次前往企业和职工家中,收集证据,了解事情全貌,根据掌握的信息,制定针对性的调解方案。组织调解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引导双方沟通协商,寻找共同利益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结束后,进行回访跟踪,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巩固调解成果。

通过“七促”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展调解成效。在团场的集市上,在学校的课堂里,“红星调解室”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在调解过程中,注重对当事人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搭建当事人沟通桥梁,消除误解偏见,及时疏导当事人负面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发挥“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资源整合优势,与司法所、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调解合力。鼓励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营造全民参与化解矛盾氛围。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六尺巷”文化精神融入调解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全方位促进基层矛盾化解。

2025年4月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红星调解室”负责人、兵团首批一级人民调解员张朝军(右一)与专职人民调解员范兴开(右二)和网格员唐莉(右三)在“红星调解室”与当事人面对面进行调解。(周燕摄)_副本.jpg

2025年4月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红星调解室”负责人、兵团首批一级人民调解员张朝军(右一)与专职人民调解员范兴开(右二)和网格员唐莉(右三)在“红星调解室”进行调解(周燕  摄)

创新工作模式,“进圈入群、进网入格、亮明身份”延伸服务触角

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全面排”和“重点排”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模式,让调解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团场的每一个角落。

工作人员积极融入各类职工居民群,如微信群、QQ群等。在群里,他们如同不知疲倦的信息使者,每天发布法律知识,分享调解案例,解答职工群众的法律咨询。当职工群众在群里反映邻里纠纷时,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介入,及时了解矛盾纠纷和服务需求,通过线上互动,拉近与职工群众的距离,提高调解工作的及时性和效率。

调解工作融入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网格配备一名调解员。调解员们如同社区的守护者,定期深入网格开展巡查走访。他们穿梭在社区的楼道间,与居民亲切交谈,及时发现并解决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在一个老旧小区,因管道老化问题引发居民间的矛盾。网格调解员迅速行动,联系相关部门维修管道,协调居民关系,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实现矛盾就地化解。

公开调解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等信息,在社区公示栏、居民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示。这一举措,让职工群众清楚遇到问题可找谁解决,增强职工群众对调解工作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方便职工群众寻求帮助,确保矛盾及时解决。

自2023年10月,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红星调解室”挂牌成立,一直到被第五师双河市授予品牌特色调解室,近两年来,“红星调解室”成绩斐然,累计接待职工群众咨询1400余人次,开展法律宣传80余场次,通过法治讲座授课34场次,撰写信息稿件217篇,制作抖音视频21部,原创漫画创作8刊,发放便民服务卡1000份,编写案例13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70余场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8件,其中诉调对接64件,公调对接14件,访调对接8件,兵地联调4件,申请司法确认53件,涉及纠纷当事人38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5%以上。“红星调解室”努力使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法治双河、平安五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征程中,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红星调解室”以坚定的步伐、创新的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善治之路。它如同一座闪耀的灯塔,照亮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前行方向,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八十三团司法所 侯宝成 李世磊 张朝军)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6月上(总第203期) 法治实践栏目】

【责任编辑 -王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