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4 09:37:20

小案不小办 司法有温度——山东潍坊昌乐法院司法技术团队二三事

字体:

司法技术工作,听起来专业又“高冷”,但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团队却将这份工作干得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鉴定结论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是‘你多我少’的权利分配关键点,马虎不得。”他们坚持在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案中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

特事“要”特办,让技术带上温度

2024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李某某(化名)坠入人生低谷,她因该次事故至今昏迷不醒。肇事司机张某(化名)逃逸,李某某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当案件进入伤残鉴定程序,两千多元的鉴定费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也是雪上加霜。司法技术团队了解到申请人家庭困境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了该案的鉴定机构山东阳光融合医院司法鉴定所,详细说明了李某某特殊情况和家庭困境。

在积极协调下,鉴定所迅速响应:免除上门体检出诊费!今年1月15日,司法技术团队工作人员陪同鉴定专家,带着设备来到李某某家中进行体检。看着昏迷的病人和茫然的孩子,技术团队同志心头一紧,再次与鉴定所沟通协调。最终,鉴定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特事特办,免除李某某全部鉴定费用,并为这个困难家庭送上了营养品。

农时贵如金,麦田里“抢收鉴定”

2025年6月14日,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周末的慵懒时,司法技术团队的同志们和价格鉴定专家,已经顶着晨露,出现在营丘镇某村一片金黄的麦田里。

这片163亩的麦田,承载着双方当事人半年的积怨和矛盾。双方当事人因对小麦减产损失数额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眼看成熟的麦子再不收割就要遭受更大损失,农时可不等人!“矛盾要解,麦子也不能烂在地里!” 技术团队果断决定:现场勘验,就地鉴定!在团队工作人员的组织和监督下,一场特殊的“抢收鉴定”拉开序幕。双方当事人到场见证,工作人员迅速划分区域、确定收割亩数。随后兵分两路:一路跟着两台轰鸣的收割机下地,现场监督收割;另一路则押运着满载小麦的运输车前往收购点,双方在场做好过磅记录。持续近七个小时,13车93.513吨小麦顺利完成收割和称重!紧接着,价格鉴证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附近三位种粮大户,科学核定当地小麦的平均亩产,精准计算出减产损失。当清晰的数据摆在眼前,半年多的争执终在炎炎烈日下、清新麦香中悄然化解。

田间巧调解,小纠纷就地化解

微信图片_20250704093314.jpg

2024年6月,一起因乱丢烟头引发的田地火灾,烧毁了王某(化名)辛苦种植的桃树、花生等农作物。消防部门认定责任明确,但面对7000元的赔偿要求,双方在法庭上几经调解,始终僵持不下。

案件进入财产损失评估程序后,司法技术团队没有简单地启动委托鉴定,而是考虑到损失金额不大、争议焦点明确且农作物现场已变化,决定转换思路: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去。今年4月18日,技术团队工作人员带着评估机构人员,直接来到了被烧毁的桃园现场。“李大哥,您指指,哪些是烧坏的桃树?”“这边花生、玉米当时烧了多少?”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评估人员与双方当事人一起钻进桃林,一棵棵清点确认受损的52棵黄金冠桃树(树龄3年),综合核算出桃树损失为4400元。在实地查看、面对面沟通的氛围下,双方当事人的态度明显缓和。对已经灭失、价值不高的花生、玉米损失,现场达成400元的赔偿协议。申请人王某也爽快地表示:“那点菜不值钱,算了!”并当场签字放弃了对蔬菜损失的评估请求。一场原本要花钱鉴定、耗费时间审理的纠纷,就这样在桃树下、田埂边,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得以圆满解决。

从协调减免费用为困难家庭纾困解难,到抢抓农时在麦浪中定分止争,再到田间地头上巧化干戈等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小案”,系昌乐法院司法技术团队以务实之举诠释司法为民情怀,将法治力量注入民生末梢的生动实践。(田茂圣)

【责任编辑 -魏守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