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1 16:22:32

御史铁胆震乾坤:王纶与明代司法监察风云

字体:

“风物着人题梦草,乾坤容我醉眠沙。”读来可谓潇洒恣意,颇感逍遥。如此佳句,原来出自明朝“铁胆御史”王纶所作的诗歌《远爱亭》。那么,王纶何许人也?他的生命轨迹如何?他又为何被誉为“铁胆御史”呢?王纶,字汝言,号岐东,陕西扶风天度人,生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即公元1464年。王纶的早年生活异常艰难,父母早丧,弟、妹年幼,他不得不过早地操持家务。白天,他像乡邻一样,辛苦耕种田地,求得衣食所安;夜晚,他像稚童一样,独自勤奋苦读,莫负少儿韶华。这样艰苦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直到王纶的弟、妹长大,并相继成家。此刻的王纶,才能够放下心来继续读书。弘治己酉年,即公元1489年,王纶参加乡试,高中举人。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

ace83ff98320232873894f811142ffc6.jpg

王纶深夜在县衙批示公文,窗外月照村落(图片由AI技术生成)

真定赴任

弘治乙丑年,即公元1505年,王纶被朝廷委任为真定县知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上任之后,王纶发现此地不但邑小民穷,而且盗贼四起,再加上这里的官吏连年层层盘剥,各种苛捐赋税非常繁重,致使县内一大半人口逃到外地。面对如此状况,王纶思考良久,决定大刀阔斧地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通过缉捕盗匪、裁撤苛捐杂税等措施,打击了盗匪,裁减了老百姓的税赋,使逃亡的老百姓重新返回家乡,安心种田。另外,在制度上,王纶还建章立制,严明法令。

为了改变真定县的现状,三年之中,王纶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可谓呕心沥血,才让真定这个地方变成了一处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朝廷听闻此事,派来官员对王纶的政绩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察,结果令考察官员大为惊异,就将王纶的事迹奏报了朝廷。皇上听后,龙颜大悦,破格拔擢王纶为监察御史,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包括对京官与地方官的监督、奏劾、考核等事务。当地百姓得知此事,扶老携幼,站立路旁,涕告挽留。皇上和朝中元老听到真定县百姓对王纶依依不舍的事情后,大为感动,纷纷感叹道:“如果所有的县令都能像王纶那样,何愁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啊?”之后,王纶因为正直清廉、政绩优异,再升为巡按御史,全面监督地方官吏,直接向皇帝奏劾,甚至参与地方司法审判。出任巡按御史期间,王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彻底查处了一大批贪腐官员,维护了社会稳定。

图片

王纶着御史服立于汉州城楼,土匪跪降(图片由AI技术生成)

抗争阉党

正德年间,皇上的心腹太监刘瑾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刘瑾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财、贪污受贿,同时制造了许多冤狱,导致许多官员被贬谪或被处死。兵部尚书许进,因为参与过请诛瑾的上疏活动,和刘瑾结下了私怨。因记恨许进曾参与弹劾自己,刘瑾蓄意寻找机会报复。他以许进在大同巡抚任内 “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 为由发难,声称许进在管理士兵徭役折银账目时存在贪腐失职行为。实际上,许进不过是依规处理财政事务,却被刘瑾恶意扭曲事实,将正常工作污蔑为犯罪。在刘瑾的操纵下,朝廷轻信谗言,将许进下狱。当时,担任监察御史的王纶和给事中熊纪奉命前去审理该案。两人临行前,刘瑾叮嘱两人,说:“重劾有异偿,否则有异罚。”这句话的意思是加重审理许进有重赏,否则就要受到重罚。

王纶虽然口头答应,但是心里却不这样想,他和同去办案的熊纪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许进的很多罪名都不成立,纯属刘瑾的报复行为。王纶悄悄问熊纪:“咱俩是袒护君子呢,还是听信小人呢?”熊纪担忧地说:“刘瑾虽然是个小人,但是他手握重权,咱俩要是不听他的话,恐怕对咱俩不利。”王纶想了一会儿,然后非常坚定地说:“岂可顾一时之苟且,而忘万世之清议哉,吾宁死弗敢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咱俩要是排挤像许进这样的贤良,会被世人嘲笑唾骂。咱俩坚决不能按照刘瑾说的去做,倘若咱俩充当了恶人刘瑾的爪牙,只能一时得到宠幸,但是诋毁一个正直的人,却是要受到世代人的讥笑。”同时,王纶向熊纪表明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死,自己也不会为了一时的苟且,而损坏万世人对自己的评价。熊纪听罢非常感动,表示他也要像王纶一样秉公执法。

王纶和熊纪回京后,准备向朝廷如实汇报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刘瑾得知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扬言要让锦衣卫将他俩抓捕下狱治罪。熊纪听后因害怕刘瑾的权势而忧心恐惧,一病不起,甚至想自杀了之。王纶得知熊纪生病,前去探 望 并 劝 慰 道:“事 白 于 朝,死亦未晚,何效匹夫匹妇沟壑之自经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让熊纪不要畏惧刘瑾,即便面临死亡威胁,也要坚守气节,不能轻易放弃生命。熊纪听完,勉强点了点头。在朝堂之上,王纶如实陈述事件原委,为许进据理力争,慷慨陈词。刘瑾因一时争论不过王纶而恼羞成怒,甚至破口大骂王纶不知好歹。面对刘瑾的恶劣行为,王纶取下腰带,抽打起刘瑾。一时间,文武大臣目瞪口呆,就连刘瑾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竟会如此发展,吓得慌忙跑下大殿。从此以后,王纶不畏强权的事迹就在朝野流传开了,大家都称赞他为“铁胆御史”。

巴蜀戡乱

正德年间,四川地区匪寇猖獗,经常掠夺百姓的财物,影响非常恶劣。皇帝派时任山西道御史王纶前去四川解决匪患。

王纶到达四川后,顾不上旅途劳累,立刻开展工作。他不辞辛苦地走访了当地许多百姓,仔细调查事情经过。待查实发生匪患的原因后,他说:“吾以为不斩士卒则无人肯斩贼首,不斩将领则无人肯斩士卒,不斩重臣则无人肯斩将领。”在调查中,王纶发现一个名叫廖麻子的土匪头子,经常率领一群土匪来掠夺百姓财物。面对行径如此嚣张的土匪,当地官军不但不敢出击,反而自己藏起来。王纶和另一位名叫汪景芳的御史,不畏强暴,敢作敢为,他们一起弹劾督臣洪钟、高会的行为,认为洪钟纵兵不战,光顾个人游乐玩耍,这才导致匪患日益严重。朝廷听闻此事,立马将洪钟从出游地召回,并要求王纶将不称职的官员依法查办,该免职的免职。

四川地区的贪官污吏,没等到王纶前来查他,就自己离开了。一时间,四川地区的纪律得到了整肃,民心得到了安稳。接着,王纶又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贼寇的行动,使得贼寇无处藏身。一天,土匪头子廖麻子带着120多名土匪到汉州城下,见到王纶等官员,请求解散。过了六天,土匪头子廖麻子再次带了1000名身穿百姓衣服的土匪前来自首,声称他们愿意被俘虏。从此以后,四川地区的匪患得到了彻底解除。皇帝颁旨表扬王纶是一位干实事的御史,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图片

寒冬时节,扶风城外,布衣王纶施粥赈济灾民(图片由AI技术生成)

设粥赈灾

作为一位朝廷官员,无论是出任真定知县、巡按四川监察御史,抑或出任嘉兴知府、浙江参政等职务,王纶都做到了清正廉洁,不畏强权,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德十二年,即公元1517年,53岁的王纶遭奸臣诬陷,以丁忧为由返回原籍扶风。皇帝御批寓所,在扶风县城西北门外修建了屋舍,供其安居。从此,王纶隐居于此,吟诗作赋,歌咏风物。嘉靖年间,陕西关中遭遇饥荒,扶风地区受灾严重,可以说到了饿殍遍野的地步。当时,官府赈灾不济,王纶就在县城北门设立粥棚,煮豆粥赈济灾民,救活了许多百姓,这件事情被传为美谈。86岁那年,这位被誉为:“铁胆御史”的王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今天,在我们现代化的法治社会里,像王纶这样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扬善除恶、为民造福的“铁胆御史”还有很多。这些当代社会的“铁胆御史”,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来银玲)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5月下(总第202期) 法治史话栏目】


【责任编辑 -郭红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