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1 15:03:48

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知检合一”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字体:

图片

2024年5月8日,大通区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办案团队为打造“知检合一”文化品牌拍摄宣传照(陈方晨 摄)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是淮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区域。这里除有承载千年历史的三大古镇外,还有新四军纪念林、大通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历史长河与红色基因的滋养下,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深耕厚植传统文化沃土,以法治之力守护千年文脉,将革命历史融入法治教育实践,借助“历史+红色”双维度开展检察履职工作,创新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诉+公益诉讼”一体化融合履职模式,跨部门创建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团队,全力打造“知检合一”文化品牌。

“知检合一”中的“知”代表知识产权,“检”代表检察职能,“合一”体现业务融合理念。该文化品牌以“专业化办案、精准化服务、协同化治理”为核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检察业务融合新格局,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检察文化品牌创建推动更高质效履职。

强化“公诉+公益诉讼”

综合履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淮南市大通区这片浸润着新四军铁血忠魂的热土上,大通区人民检察院以红色文化淬炼检察担当,以法治利剑捍卫民生福祉。大通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江某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积极履行检察职能,该案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消保委系统消费维权典型案例”。2023年6月,大通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在审查该案时发现,江某某在未取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店铺以正品华为手机的名义对外销售翻新的华为手机,销售金额合计180余万元。江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系假冒、翻新的手机,仍以假充真,进行欺诈销售,不仅涉嫌刑事犯罪,还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官全面审查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性质、主观过错、销售数额等情节及公益损害情况。2023年6月19日,大通区人民检察院作出立案决定,6月21日在“正义网”发布公告,同时向淮南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函建议提请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消保委)对江某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后检察官与淮南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多次就行为人侵权行为认定、主观过错和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协助安徽省消保委收集了相关证据。2023年9月14日,安徽省消保委回函大通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江某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同日,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决定由大通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支持安徽省消保委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10月10日,大通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支持起诉意见书。

2024年5月9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对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予以采纳,判决被告江某某向安徽省消保委支付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540万元,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报刊上刊登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的声明,并支付律师代理费。

依法严惩侵权盗版

捍卫创作者尊严

淮南“5·19”侵犯教材教辅图书著作权案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打击侵权盗版典型案件”。该案被告人汤某、陈某等4人系淮南某高校学生,为牟取不正当利润,自2020年至2022年, 通过自身从网上购买高校教材的纸质书、电子书作为复印的样本书籍,交由安某、邓某某等人非法复制,随后将相关盗版书籍销售给高校学生,累计非法复制、销售盗版书籍3.3万余册。

盗版图书不仅侵犯知识产权,更侵蚀文化根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创新生态。每一本盗版书都是对创作者心血与法治尊严的践踏,该院持续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盗版犯罪行为,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守护文化净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盗版图书的查处,既是对法律底线的捍卫,更是对民族创新精神的护航。2023年12月,大通区人民法院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安某等8人有期徒刑3年至10个月不等,缓刑5年至1年不等,并处罚金3000元至10万元不等,追缴违法所得,没收扣押在案物品。

高质效检察履职回应群众期待

“知检合一”文化品牌的创立,源于对司法公正的坚守,更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回应。大通区作为新四军纪念林所在地,该院干警主动将革命先烈“忠诚为民”的精神转化为办案动力。办案团队办理的封某、陈某某等9人涉嫌侵犯著作权案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打击侵权盗版典型案件”,大通区人民检察院获评2023年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自文化品牌创建以来,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29件46人并已办结,其中批准逮捕25人,不批准逮捕21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12件329人,目前已审结99件285人,其中起诉95件244人,不起诉41人。依托侦查监督与协调配合机制,监督立案1件,建议行政机关移送8件,纠正漏捕1人、漏罪2人、漏诉7人,均获有罪判决。办案组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涉案财物处置工作,将追赃挽损和严惩犯罪、矛盾化解、维护稳定结合起来,在已起诉的95件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追赃挽损450余万元。

检察文化品牌,是检察机关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样本。今后,该院干警将继续发挥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职能作用,将其作为融入和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围绕“办精品案件、建优秀团队、创品牌亮点”的目标,始终做到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检察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知检合一”文化品牌的生动实践,为知识产权保护贡献更多的检察智慧和力量。(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  胡迪)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5月下(总第202期) 法治实践栏目】

【责任编辑 -郭红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