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7/01 09:11:45

深植红色根脉 筑牢清廉法魂——横峰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的动力之源

字体:

江西省横峰县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深深烙印着方志敏“清贫”精神的红色基因,蕴含着根据地“法纪严明、一心为民”的精神密码。近年来,横峰县人民法院深入挖掘这片红土地上的司法廉洁基因,将红色血脉全方位融入队伍建设、审判实践与监督执纪之中,探索出一条“以红育廉、以廉促审、以审护民”的特色发展路径,为新时代横峰县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寻根铸魂:以红色历史校准廉政坐标

横峰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横峰县人民法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黄道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重要阵地。通过实地学习,以深厚的红色底蕴筑牢法院队伍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对闽浙赣省裁判部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并高标准建设“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色司法展陈馆”。馆内复原了根据地司法干部一心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巡回审判场景,让干警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司法精神的核心内涵,促使红色法治基因转化为新时代法院干警清正为民的实际行动。

第53页-20_副本.jpg

2024年9月3日,横峰县人民法院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审判+普法”职能作用,铺前法庭在铺前镇童家村对一起危险驾驶案进行巡回审判,把“法庭”搬到村头,把普法送到家门口(刘海儿  摄)

多元浸润:让红色文化涵养清廉生态

横峰县人民法院将红色廉洁文化融入干警日常工作,构建了“一院一廊一栏”的立体化廉政教育格局。在机关庭院设置“清风互动展板”,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在党建活动室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引入“方志敏的清贫家风”故事,让干警沉浸式接受廉洁教育;在新媒体平台开设“红廉微课”专栏,发布“三个规定”解读、警示案例等作品12期,阅读量超过3.5万次,使“逢问必录、应报尽报”成为干警的自觉行为。此外,实施家风助廉工程,举办“清贫家风茶话会”,开展“进家门、察家风、送廉语”政治家访等活动,以清廉家风滋养司法生态。同时,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展播警示教育片、观摩职务犯罪庭审等方式,强化警示震慑效果。

固本培元:用红色智慧创新监督机制

横峰县人民法院传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工农检察部”等监督经验,不断深化纪法联动,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实行“信访案件+作风督察”双查双促模式,将内部廉政防控与外部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实现诉讼服务全流程的风险预警。组建“红色督察员”队伍,每周对考勤纪律、窗口服务、庭审规范等进行专项检查,并通过发布审务督察、纪律作风通报,以督促改。深化“e呼即办”、“12368”等平台应用,将信访案件响应速度纳入干警考核体系,七成初次信访案件实现7日内程序回复、30日内实质办理,有效提升了司法质效与公信力。同时,借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裁判条例》的经验、做法,开展案件质量评查,通过做实质效调度和数据会商,优化月初统计分析、月中跟踪督办、月末强化落实等环节,最大限度提升案件质效。2024年,审判质效指标全部优于合理区间,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6.8%。

第54页-21_副本.jpg

闽浙赣省裁判部旧址(敖嫄  摄)

润心正行:让红色基因激发为民情怀

横峰县人民法院传承与发扬根据地调解制度,指导成立“法之光”调解协会党支部,并与院机关第三党支部常态化结对共建,共同开展先行调解工作。2024年,先行调解成功率达到63.31%。同时,总结根据地“清湖瞒田案”的司法经验,组织干警下沉乡镇(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就地调解、风险摸排等工作。这些经验做法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栏目的专题报道,并在《人民日报》政治版刊登。

横峰县人民法院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以更强烈的信念传承红色根脉,以更贴心的服务回应群众期待,以更严谨的工作作风锻造法院铁军,让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法治荣光在审判执行一线绽放光彩,以清廉司法的优异答卷为实现江西法院工作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江西省横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邹铖)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5月下(总第202期) 法治实践栏目】

【责任编辑 -张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