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围绕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最高检党组和应勇检察长强调要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在司法办案的前沿阵地,基层检察机关直面群众诉求,一举一动皆关乎法治形象与群众福祉。基层检察机关要深刻领会自身责任之重,充分认识到深入理解高质效办案内涵的紧迫性。应从理念革新、机制创新、能力提升这三大维度着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方位深化检察实践,力求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彰显公平正义的 “铁案”,为区域法治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2024年7月21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专项工作召开检察听证会。会议由案件承办检察官主持,围绕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社会效果等议题展开讨论(李琳 摄)
理念革新
筑牢高质效办案的思想根基
理念一新天地宽。推进高质效办案,首先要转变的就是理念。要坚持服务大局理念。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业务机关,要做实高质效办案,就要始终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基层检察机关要始终围绕服务党委中心任务和检察工作安排,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切实履行好诉讼、监督、治理职责。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将检察履职放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高度去谋划、推进、落实,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全面依法治国最深厚、最广泛的基础是人民,司法为民是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根本遵循,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加强亲历性审查,用足用好公开听证、大数据监督模型办案、案例检索、专家咨询、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制度。深化“枫桥经验”的本地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执法司法、救助帮扶、调解和解、信访稳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还原案件事实真相,持续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办案可感可及。要坚持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要保持客观公正立场,有力保障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实体上,要依法办理,严格准确把握证据证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标准,确保案件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上,要依法规范,明确权力边界,规范介入侦查、自行补充侦查、检察侦查、调查核实等履职行为,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2023年9月22日,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在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正式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并与灞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灞桥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共同成立灞桥区秦创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王君茹 摄)
机制创新
构建高质效办案的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是推动高质效办案的有力抓手。要健全办案质效把控机制,就要紧盯司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案件,抓好办案全流程管控。对外,强化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加强与法院、行政机关等沟通交流,统一执法司法办案共识,精准、精细开展法律监督;对内,完善审查把关机制,准确定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发挥检察委员会、检察官联席会议的集体决策作用和检察长、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把关作用,不断提高案件质效。要优化办案质效评估机制。办案质量的高低、办案效果的好坏,要靠科学的评估体系予以保障,需要持续优化办案质效评估机制。强化办案反向审视,加大对低质效案件,尤其是无罪判决、撤回起诉、涉检信访等案件反向审视力度,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内部工作格局,避免错案发生。强化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建立健全“每案必检”工作机制,强化对检察办案实体、程序、效果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不同主体、不同层级、不同形式、各有侧重的常态化、规范化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制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对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案件的审查把关,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公开听证、检务公开和人民监督员办案监督等工作,听取各界对检察机关履职办案的意见建议,多向发力促推高质效办案。要完善司法责任追究机制。司法责任追究是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有力举措,要严格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条例》,把办案司法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办案团队、每一个办案组、每一名办案人身上。坚持责任追究原则,严格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依法依规、客观公正追究责任,确保罚当其责、惩处与保护并重。细化内部追责分工,在院党组领导下,由负责检务督察的部门组织落实,承担线索受理、责任调查、提出追责处理建议等事项;为办案部门、案件管理部门在线索研判、责任调查等环节提供协助;政工人事部门依职权承办有关追责处理事项。加强外部监督衔接,畅通检察监督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衔接,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有序流转办理各类监督事项,形成监督合力。
2024年4月17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和灞桥区区委领导调研指导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王薇媛 摄)
能力提升
夯实高质效办案的实践支撑
提升检察干警综合能力是推进高质效办案的履职基础。要注重选才育能,提高专业办案能力。高质效办案离不开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因此需要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检察队伍综合素能。注重教育培训,通过岗位练兵、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办案检察官,积极培养高阶段检察官助理。聚焦“四大检察”业务,开展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学习,以思想“破冰”引导工作“突围”,围绕生态环境、未成年人、知识产权保护及涉外检察等检察专门化建设,举办检察实务沙龙,加强调查研究,反哺检察实践。注重借智借力,深化“检校共建”,借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人才库、技术调查官等人才平台提供专业办案指导,为高质效办案强化专业支撑。注重交流互鉴,深化一体履职,聚焦队伍分层分类培养,创新形式,加强部门内、跨条线以及新老同志之间的学习交流。畅通对外交流渠道,与外地检察机关、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走出去”、“引进来”拓宽视野,学习借鉴高质效办案先进经验。要强化数字赋能,提高科技运用能力。数字检察是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关键变量,要深化数字赋能,促进管理和办案方式创新,更好地统筹“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用好办案平台,运用好、维护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省级数字检察中心,推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运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受理、审查、移送的高效有序衔接。用好监督模型,着眼于“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监督路径,建用并举抓好数字检察工作,为检察决策、辅助办案等提供支撑,解决办案规模扩展、人员精力不足、流程环节更加细化等现实难题,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以智能管理探索检察业务管理的新质生产力。用好人工智能,学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人工智能本地化部署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语言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协助生成法律文书、提出量刑建议等,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误差,推动高质效办案。要加强典型示范,提高争先创优能力。先进典型是争先创优的基石,发挥着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作用,要在检察办案全过程抓好抓实抓细。抓好品牌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打造犯罪预防和治理、特定领域和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检察+”品牌矩阵,在院内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抓好典型案例培树,聚焦检察办案专项活动、重点履职领域,挖掘、培育和选送典型案例,推动案件办理从成案到成例的转变。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查询运用情况纳入检察官案件审查、检察委员会和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件过程,充分发挥案例在高质效办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正向激励引导,完善先进办案个人、优秀办案团队、优秀办案检察官激励机制,对团队成员、办案个人,结合“勤、快、严、实、精、细、廉”现实表现,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中优先考虑,让干事者有为更有位。
高质效办案既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作为基层检察机关,我们应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能力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未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王晓明)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5月上(总第201期) 学习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