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第十二师区块的建设浪潮中,一抹“检察蓝”正以法治力量为开放发展筑基护航。
自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聚焦自贸试验区法治需求,创新机制、精准监督、优化服务,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已办理涉自贸区案件73件,为企业追赃挽损超129万元,推动解决拖欠农民工薪资31万元、安全生产隐患等民生问题20余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镌刻下鲜明的检察印记。
党建引领:构建自贸检察服务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的“试验田”,法治则是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在兵团第十二师区块的规划蓝图中,法治保障是制度创新的核心支撑。兵团第十二师检察分院党组将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列为“一号工程”,成立由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挂帅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4次带队学习借鉴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经验做法,组织员额检察官深入十二师区块了解企业法治需求,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和人才队伍,为推动十二师区块提质增效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政治领航,制度先行,打造专业化平台。今年4月,在第十二师党委和兵团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检察服务中心揭牌,同步做为兵团人民检察院涉外检察暨服务保障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基层联系点。中心成立后,统筹协调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检察服务保障工作,研究制定《驻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检察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等制度,设立检察官办公室和办案组,负责法律咨询服务和涉自贸区(涉外)案件办理。
“这种模式既确保了服务的连续性,又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专业优势。”第十二师检察分院检察业务管理部工作人员陈葛婧名介绍,十二师区块检察服务中心创新采用“常驻+派驻”双轨制,构建起常态化法律服务机制,中心配备专职常驻检察官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建立轮值主任制度,聚焦监督办案、服务保障、工作交流三大职能,通过定期走访调研、精准司法办案、强化法治宣传等方式,着力满足园区企业法治需求,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跨域联动,释放协同效能。在推进第十二师检察机关服务十二师区块建设履职的基础上,为应对自贸试验区跨区域法律问题,第十二师检察机关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米东区等5家地方基层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围绕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自贸区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等工作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签订联系协调机制,实现了兵地跨区域合作。
“我们将持续完善立体化法治保障网络,助力打造具有兵团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区,为新疆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检察智慧。”第十二师检察分院四级调研员王璐飞说。
精准服务:护航发展行稳致远
在乌鲁木齐垦区检察院,检察官们化身“铁路安全医生”,他们在戈壁大漠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作用,对属地管辖的兰新线10.596KM铁路沿线仔细“扫描”,排查防撞护栏破损等隐患。检察官联合铁路公安、护路办现场开“药方”,用检察建议“缝合”防护网,给沿线垃圾清运装上“倒计时”,为中欧班列擦亮了“安全车灯”。
近期,三坪垦区检察院对自贸试验区内天恒基汽车城,恒汇机电城内的电梯安全运行进行检察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已立案办理,以依法履职为企业消除事故隐患。
从保障入驻商户出行安全,到护航铁路安全,这些公益诉讼检察的生动实践,是第十二师检察机关两级三院以检察力量护航自贸区发展的缩影之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既要当好国家利益的‘守护者’,也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第十二师检察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郑海介绍,去年以来,第十二师检察机关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中心,围绕打造宜居宜业自贸试验区目标,聚焦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领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回头看”现场会等行动保障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国有财产保护的整改成效,目前已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既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在自贸试验区这片改革热土上,第十二师检察机关既当“护航员”,又做“解忧人”,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在公益诉讼检察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同步推动刑事、民事、行政检察全面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刑事检察筑牢安全防线。建立“依法办案+追赃挽损+助力防范”的履职模式,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办理自贸试验区各类刑事案件43件;在办理某科技公司被骗案中,对22名嫌疑人依法追诉的同时,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优势帮助企业追赃挽损103万元;多次组织自贸试验区小微企业旁听庭审,以案释法强化企业反诈意识。
——民事检察精准司法服务。将依法平等保护与风险源头治理相结合,在办理涉自贸试验区企业案件中既“治病症”更“防未病”。针对自贸试验区企业跨境交易频繁、内部治理薄弱的特点,创新服务模式,针对自贸试验区环境和企业发展方向特点,总结发布服务企业20条,覆盖合同签订、公章使用、提供担保、违约止损等关键环节,对自贸试验区企业进行风险提示,为企业扎根园区反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治依托。
——行政检察推动依法行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行政检察监督为抓手,在保障重点群体权益、规范涉企执法等领域打出“监督+服务”组合拳,依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专项监督,聚焦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及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监督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82万余元,从源头上化解农民工工资纠纷隐患;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办理涉自贸试验区行政检察案件2件,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罚,实现维权、治乱、促治有机统一。
多维赋能:锻造新时代检察铁军
“数字检察”是检察业务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去年以来,第十二师检察分院深入贯彻最高检加快推进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和兵检院工作要求,秉持“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理念,以“学、赛、训、用、效”五位一体的策略,有效提升司法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效能。截至今年3月,十二师区块已聚集6894家市场主体,外贸企业进出口额突破54亿元,同比增长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在这片30.8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上,“检察蓝”与“自贸红”交相辉映,书写着“法治先行、开放共赢”的新时代篇章。
今年3月,三坪垦区检察院依托“非法占用土地法律监督模型”“固体废物跨区域非法迟滞公益诉讼领域立案监督模型”办理了一起自贸区辖区内的公益诉讼案件,该院通过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不仅依法收回违法占用国有土地、恢复土地用途、追缴国有土地租赁费、修复了周边生态环境,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将就国有土地出让、租赁、合同签订、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在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叠加效应。
“过去靠人工筛查就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大数据模型,就像是有了‘透视镜’。”第十二师检察分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周燕举例说,比如此前通过引用“涉金钱给付义务判决法律监督模型”,就将数据碰撞、智能研判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助力检察机关形成“线索筛查—穿透监督—系统治理”全流程办案模式。
第十二师检察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数字检察办公室主任张慧丽介绍,去年以来,师两级检察院认真落实“数字检察能力是每一名检察官的标配”要求,形成了人人都是建模者,全员都是数字员的工作新格局。今年以来,第十二师检察机关共应用模型成案41件,6月计划运用模型16个,成案16件;采用“专项+专班”形式,重点强化数据运用能力培养,组织各部门人员集中开展数据检索、归集、梳理、人工分析研判,从各相关单位共调取数据4000余条,发现线索50余条,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件,自行立案2件,另有2000余条数据正在分析中。
在护航自贸区试验建设过程中,既少不了科技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专业的检察人才队伍。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需求,第十二师检察机关构建起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自贸检察英才计划”,先后选派12名骨干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陕西自贸试验区跟班学习;邀请山东检察系统专家开展“点单送教”活动8场次,邀请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现场授课12次。2024年,2名干警入选最高检人才库,9人获师政法系统表彰;在兵团检察机关业务竞赛中,斩获3个标兵、5个能手称号,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系统化的培训让检察官们逐步成长为既懂检察业务又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从制度创新到司法护航,从追赃挽损到民生保障,第十二师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稳定剂”与“催化剂”。未来,随着“检入自贸”机制的持续深化与“数字检察”的不断升级,第十二师检察机关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续写更多“法治护航开放”的精彩故事。(李羚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