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市开江县在“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中,多方联动,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2025年1月,程某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成功化解,充分体现了该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为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基本情况
2024年12月19日,110接报警称,一名住客晕倒在酒店客房厕所。公安机关迅速联系120并赶赴现场。经医务人员检查,住客程某(女性,27岁)已死亡。公安机关立即开展现场勘验、尸表检查、法医勘验和走访调查,排除他杀可能,并将情况通报程某父母。程某系独生女,其父母因无法接受女儿突然离世,怀疑与刘某有关,多次带领亲属20余人到公安局上访,扬言若处置不公将报复社会。事发后,县委政法委快速响应,统筹调度,按照还原真相、积极稳控、精准化解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该案件的难点堵点,与死者亲属反复沟通,耐心听取诉求,开展走访慰问,并采取专家介入、明理释法、借力亲友等策略,用心用情攻坚化难,最终成功化解该案件。
二、案例剖析
凡涉及非正常死亡案件,较易引发舆论风险。且临近春节,社会治安形势相对复杂,事件可能演变为极端案件。如何快速有效化解该案件,筑牢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遏制矛盾纠纷升级,防止次生犯罪的发生,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是推动问题化解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专班稳控,同向发力。县委政法委迅速组织律师、民警、资深调解员、乡镇及社区干部成立工作专班,与县公安局、司法局、灵岩镇、淙城街道办、网信办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专班先后10余次与程某父母及亲属见面交心,并深入程某农村老家看望其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全力防止矛盾升级。为消除程某父母对公安机关的疑虑,县委政法委联合纪委、检察院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公安机关接处警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向程某父母通报调查结果,确保程序公开透明,有效化解了其心中的隔阂。
(二)专家指导,办成铁案。案件侦查过程中,邀请市公安法医现场支持。经大量走访调查、查看监控、司法鉴定等,查明程某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行登记入住酒店,房间内有50余个空酒瓶,并多次购买减肥药。尸检确认“死亡原因符合腹泻脱水死亡”,且与调查情况相互印证。为确保尸检结果准确,检测抽样及报告送成都华西医院专家会诊,结果与法医尸检报告一致。同时,调查显示刘某与程某系网友关系,当晚应程某要求将其接出入住酒店,刘某未进入房间,行动轨迹表明其与程某死亡无直接关系。通过扎实的证据链和专家支持,案件得以办成“铁案”,彻底打消了程某父母及亲属的疑虑。
(三)后续跟踪,彰显关怀。县委政法委协同公安、民政、司法、法律援助中心、乡镇、村社区等建立多方联调机制,精准研判,明确“情理法”化解路径。专班安排专人与程某父母保持联络,社区干部、网格员及时跟进其心理动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酒店和刘某因未能及时发现程某异常,对其父母成为失独老人深感遗憾,自愿分别承担5万元经济补偿。通过多次明理释法,专班于2025年除夕前一天成功化解该案。后续回访显示,程某父母已回归正常生活,并计划收养子女。县委政法委、民政局正积极衔接领养事宜,彻底化解其后顾之忧。
三、启示建议
程某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成功化解,得益于正确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协同作战+技术赋能+人文关怀”三重路径,体现了法治框架下柔性治理的效能。
(一)快速响应是成功化解的前提。在接到重大风险隐患报告后,县委政法委迅速成立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专班稳控、专家指导、后续跟踪等举措,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和极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效性和协同性。
(二)法理融合是成功化解的关键。案件办理过程中,注重“情理法”相结合,既依法依规查明事实,又通过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化解当事人心结。通过专家支持、证据链完善和多方联调机制,确保了案件处理的公平公正,赢得了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信任。
(三)长效治理是成功化解的升华。案件化解后,持续跟踪事件人生活状况,提供心理疏导和经济补偿,并积极衔接领养事宜,体现了对失独家庭的深切关怀。这种后续跟踪和长效治理机制,不仅化解了当前矛盾,还为类似案件的处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程某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成功化解,充分展现了开江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通过专班推进、情理法结合、后续关怀等举措,不仅化解了重大矛盾纠纷,还为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这一实践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彰显了“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