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5/07 13:25:12

“数智浪潮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攻防战’”系列报道之三丨解锁影视版权保护的“东阳密码”

字体:

作为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横店影视产业经过近30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发行交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立足东阳“中国影视产业核心区”战略定位,聚焦“打造影视版权保护示范高地”目标,创新构建“东知鸣蝉 守护光影”特色司法品牌,通过完善全链条保护体系、优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2021年至今,东阳市人民法院审结影视知识产权案件286件,其中刑事案件3件,实现“三升一降”显著成效:案件调解率达到32.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7.85%,执行到位金额1400万余元,平均审理周期缩短6.54天。

第9页-24.PNG

2023年8月11日,东阳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文龙(右二)到横店参加东阳市首家知识产权联合保护站揭牌仪式(王鹏  摄)

综合施策

夯实影视司法审判保护基

构建综合治理“大格局”。东阳市人民法院深化“党委领导、法院主责、多方协同”的保护格局,统筹部署全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3年8月,东阳市人民法院联合公安局、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在横店辖区设立东阳市首家知识产权联合保护站,并出台《东阳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东阳市人民法院开展联合执法4次,查处侵权案件13件。为加强打击侵犯涉影视知识产权犯罪工作的协同性,东阳市人民法院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构建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联席会议机制,2024年移送涉刑线索21条,协同处置重大侵权纠纷8起。

拓展纠纷化解“宽角度”。东阳市人民法院创建“调解员+法官 +行业协会”三维调处模式,打造“行业规则阐释+法律争议释明”双轨调解法。在办理一起微短剧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东阳市人民法院联合影视产业协会,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先由专家向纠纷双方阐明微短剧制作发行的标准流程与合理边界,普及微短剧领域制作发行规则、经营模式等专业问题,后由法官针对争议焦点释法说理,最终促成案件调解成功。至今,东阳市人民法院凭借此新机制和新模式,成功化解纠纷147件,调解成功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自动履行率提高10.4个百分点,为全国影视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东阳范式”。

重塑批案审理“新思路”。东阳市人民法院设立影视知产“共享法庭”,开通批量案件快速通道,目前已高效化解筛选简案62件次,其中在线成功化解19件次;此外,东阳市人民法院还制作影视知识产权批量案件台账,梳理易遭侵权企业名录,分析判赔数据特征,统一类案裁判标准,助推平均结案时间缩短13天。在某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中,仅用7天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某影视公司负责人感叹道:“从案件立案到调解结案,整个流程仅用时7天,如此高效的司法效率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

第9页-23.PNG

2023年12月8日,东阳市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陈巧颖  摄)

跨域协同

织密影视多维联动保护网

“双城”联动破地域壁垒。为推进长三角影视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2023年12月,东阳市人民法院与上海松江法院签订《协同推进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合作协议》,依托两地优势开展11项协作内容,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打造司法合作新标杆。2024年4月26日,两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涉影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八大典型案例。2024年6月20日,上海电影节期间,东阳市人民法院受邀参加虚拟数字角色保护专题研讨会。两地法院持续深化合作,协同推进影视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六部门”联合筑治理堡垒。东阳市人民法院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法学会、市律师协会六家单位组建横店影视业法治中心,着力实现多主体资源集聚、信息共享和流程铆合。法治中心具备普法宣讲、风险预警、纠纷“一窗办理”等功能,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职能部门办公协同,畅通案件信息流转、证据保全、案件移送、协助执法。东阳市人民法院在影视业法治中心设立影视知识产权特设“共享法庭”,延伸司法触角,加强普法宣传,充分发挥“共享法庭”熟悉情况、因地制宜的特色优势,及时化解涉影视知产纠纷。

“三审合一”聚司法效能。东阳市人民法院通过试行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机制,将刑事民事同步处理,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2024年全年共办理侵犯著作权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3件,将当事人的民事诉求一并处理,判处罚金160余万元,判赔80余万元,保障10余家影视企业合法权益,有效破解权利人的维权困境,成功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10页-26.PNG

2024年4月24日,东阳市人民法院干警走进横店华夏文化园微短剧拍摄基地,询问司法需求并提供法律咨询(王鹏  摄)

研审交融

构建影视纠纷防范保护层

“三服务”直通产业痛点。东阳市人民法院常态化走访影视IP制作公司及微短剧拍摄基地,及时了解影视企业面临的维权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影视企业现实司法需要,已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沙龙讲座12场次,开展宣传咨询活动8场次,针对影视产业版权规范运用提出建议20余条,受众近2000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法治素养。

针对涉影视知识产权纠纷,东阳市人民法院及时分析总结涉影视案件的成因、特点,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涉影视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易受版权侵权横店影视企业名录白皮书》以及涉影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等,为影视行业从业者合规运营、保障自身权益提供司法指引,并提出新举措。

横店影视城素有“中国影视行业的晴雨表”之称,近年来,“竖屏”微短剧成为“风口”行业,吸引大量投资者涌入拍摄,横店更被戏称为“竖”店。虽然“竖屏”微短剧已从早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入提质培优阶段,但拍摄制作过程中损害投资人权益、作品著作侵权与被侵权等现象仍频频发生。经统计,自2022年以来东阳市人民法院共受理涉网剧纠纷113件,涉版权侵权纠纷14件。为助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东阳市人民法院深入调研后,向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发出“关于加强微短剧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建议,得到了积极反馈。

“精品案”树司法标杆。东阳市人民法院坚持把精品案例培育作为撬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审理一案”,实现“治理一片”的司法效果。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3本,典型案例6篇,相关案件多次受到《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等媒体报道。

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偷拍盗录、非法传播等侵权问题也不断引发公众关注。为打击盗版传播黑灰产业链,东阳市人民法院通过精案示范发力,护航影视产业健康发展。东阳市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涉及网络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陆某自行搭建多个违规影视网站,未经授权上线了包括2024年春节档热门影片在内的影视作品12万余部,投放涉黄、涉赌广告获利148万余元,违法所得数额巨大。东阳市人民法院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既解决了各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又解决了涉及的五家影视作品权利人的民事赔偿问题,实现打击犯罪与高效维权的双重效果。横店某影视公司负责人对此评价道:“东阳市人民法院严厉打击侵权犯罪,既震慑了潜在违法者,又通过刑事民事同步处理解决了赔偿问题,拓宽了权利人的维权路径,让从业者更有信心创作优质作品。”这种对盗录传播春节档重点保护院线电影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的案件,获《中国电影报道》专题宣传,并通过浙江教科影视频道联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处共同打造的深度节目《之江“知”治》第六期和人民法院新闻媒体总社推出的“守护者说”系列直播第三期节目播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相关案例入选浙江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以及浙江法院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典型案例,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新课题”领行业前沿。东阳市人民法院聚焦影视新业态实务话题,邀请影视产业司法职能部门、企业知识产权顾问和院校学者组建研究智库。深入开展实务专题研讨会3次,讨论影视产业新业态法律适用问题10余件,如虚拟数字角色在影视产业的应用、AI剧本创作等,推动司法调研成果转化3个。

东阳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保护力度与创新高度正相关”理念,通过完善数字版权保护规则、拓展跨域司法协作、优化产业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影视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同保护”格局,让法治成为影视产业最亮丽的发展底色。(东阳市人民法院 蔡潇琳)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4月下(总第200期) 系列报道栏目】

【责任编辑 -王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