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法院沙文法庭辖区内某海鲜市场活跃着商户近300家。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交易量激增,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也随之增长,即时型、简易型交易状态下,商户证据留存意识不够、取证调查困难、当事人矛盾激烈,成为制约发展的痛点。
开展针对性“法治体检”
针对上述情况,4月27日,沙文法庭进一步延伸司法审判职能,对市场的涉诉主体进行判后回访,聚焦交易关键环节,指导商户规范交易流程、保留交易证据,进一步提升规避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走访过程中,干警向涉诉商户了解了生效案件的后续履行情况,进行判后答疑,并结合商户涉诉具体情况,帮助商户分析关于买卖交易方面的漏洞,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体检”。
通过构建“判后回访+服务延伸+风险防控”机制,对涉诉主体进行判后回访,既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白云法院以实际行动诠释司法温度、力度、深度的生动体现。
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
“交易金额小,没有规范签订书面合同,被拖欠的货款讨不回来……”这是在走访其他商户过程中,干警了解到最多的问题。
面对商户提出的问题,干警现场给予专业解答和建议,并认真倾听了商户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商户的司法服务需求。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干警了解到商户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方面存在的疑问,于是选取典型案例,现场进行释法说理,为商户提供了“订单式”的司法服务,有效提升了商户在买卖交易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
对于白云法院积极主动靠前服务、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举措,商户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并表示自己的守法经营意识和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提升,更有信心经营好自家的生意了。
一直以来,白云法院坚持做实做细判后回访工作,通过判后释法、释疑,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未来,白云法院将继续秉持“市场发展所需,司法服务所向”的理念,以“规范交易行为、预防化解矛盾、助力营商安商”为目标,积极探索买卖合同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真正做行业治理的“护航者”、小微商户的“贴心人”,为司法护航小微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法院力量。(韩远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