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28 15:58:3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检察院:开展反诈普法宣讲 筑牢基层防诈“安全网”

字体:

4月27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党支部到西格木镇开展“手机里的大陷阱——电信网络诈骗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专题普法宣讲。此次活动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为导向,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解读法律政策、传授防范技能,为党员干部群众送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法治课”,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直击犯罪本质:揭开电信诈骗与帮信罪“真面目”

“电信网络诈骗具有远程非接触式作案、手段迭代迅速的特征”,宣讲会上,主讲人陈天依从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切入,结合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类型,解析犯罪链条中“技术支撑、资金转移”等关键环节。而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一新型犯罪,重点讲解了“两卡”出租出售、虚拟设备架设等常见行为,特别说明“明知他人实施犯罪仍提供帮助即构成违法”,警示党员干部群众警惕“高薪兼职”背后的法律风险。

以案说法:警示党员干部守好法律与道德“双防线”

通过剖析“学生兼职洗钱”“虚假抢购引流”等真实案例,主讲人陈天依揭示了帮信犯罪如何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部分群众因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利,在“刷流水”“跑分”等话术诱导下沦为犯罪工具。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款,详细解读了诈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量刑标准,强调“个人犯罪记录将影响就业、信贷等终身权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既要防范被骗,更要避免因法律盲区误入歧途。

构建防诈屏障:总结“四要四不要”安全指南

为强化防范实效,宣讲会总结出“警惕高利诱惑、核实信息源头、保护个人信息、拒绝违法协助”四大原则,并总结出通俗易懂的“四要四不要”口诀:转账前要核身份、要开启延迟到账功能、要留意防诈提醒、要及时报警;不透露验证码、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信“安全账户”、不收可疑法律文书。党员干部是群众‘主心骨’,要进一步以身作则,将防诈知识传递至每家每户。

延伸警示教育:通报违纪案例敲响廉洁警钟

最后,会议通报了佳木斯市纪委监委查处的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包括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公车私用等问题,释放“严纠‘四风’、风腐同查”的强烈信号。2025年“五一”劳动节将至,通过警示案例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时刻紧绷纪律之弦,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营造清廉节日氛围。

此次宣讲会以“专业普法+本土案例”的形式,通过“反诈+廉政”双主题开展宣传教育,为西格木镇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参会干部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中,织密农村防诈网络,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 -李梦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