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27 15:59:32

湖北荆州区法院:坚持“四个一”,以法治之力守护知产创新“火种”

字体:

自2022年5月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以来,湖北省荆州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严格保护、调解先行、统筹协调、全民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忠实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依法维护知识产权主体权益,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环境,为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近三年来,荆州区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72件。

聚焦审判职能    从严保护“一把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而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防线。

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通过依法严惩、宽严相济、精准裁判、服务大局四大举措,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严密矩阵。在一起触犯假冒注册商标、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薛某从王某甲处通过购买低价白酒,再从王某乙处购买部分假冒品牌(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酒瓶、外包装材料,通过将低价白酒灌装到品牌白酒空酒瓶内、再装入外包装的方式,制造假冒品牌白酒并予以销售。依据三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性质及社会危害程度,荆州区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一年至三年二个月有期徒刑,1万元至15万元罚金。在审结的8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共对14名被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注重采取追缴违法所得、收缴犯罪工具、销毁侵权产品等方法,剥夺被告人再犯罪能力。

公正高效判决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在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审理中,统一裁判尺度、细化裁判规则,注重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完善类案和新类型案件检索制度,确保裁判尺度的统一。在某教育机构诉三家淘宝店铺擅自将某教育机构享有著作权的考试辅导课件及资料进行复制,并以低廉的价格对外出售牟取利益的三起案件中,法官依据原被告的实际情况,从收案到结案,不到两月的时间里作出了三被告依法向某教育机构赔偿2万至4万的判决,原被告均未上诉,切实做到了公正高效判决,切实定分止争。

完善多元解纷   高效保护“一条链”

随着新质生产力地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不断增加,仅依靠法院诉讼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案件高效解纷的需求,荆州区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力争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高效保护的完整链条。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链条式、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即止纷于诉前、定分于诉中、答疑于诉后的全链条调解模式。在收到知识产权案件时,第一时间进行筛选分流至荆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成立“诉前调解团队”,专门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配备专职调解员,对案件标的额不高、侵权事实清楚的知识产权案件积极开展诉前调解,使得涉案纠纷得以快速化解。近三年,荆州区法院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421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缓解了知识产权审判压力。

强化“示范诉讼+判后指导”,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化特点,充分发挥案例的重要示范和引导功能,积极探索批量式诉讼先行裁判机制,让批量案件止于未诉。在审理上海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十家五金机电经营部不正当竞争纠纷系列案件时,在先行调解未成功的情况下,荆州区法院先行审理判决6件,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后,二审维持原判。通过小批量的判决,对这一系列的案件办理有了具体参考,形成了示范诉讼,让系列案件能够快速高效办理。而且在案件判决后,承办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分别对原被告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指导,原被告均表示受益匪浅,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维护了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深化协同共治   联动保护“一张网”

知识产权保护非一家之力可为,需要相关部门的联动协同,形成共治共护的良好局面。荆州区人民法院积极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朋友圈”,构建联动保护的严密网络,聚多方合力,护创新发展。

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诉源共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格局。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与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诉调对接,邀请荆州市知识产权志愿者团队进驻荆州区人民法院,专项开展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 “诉前调” 工作,打造“法院+市场监管”诉调对接新模式。在徐某的美术作品侵权纠纷一案中,被告称不知侵权,质疑原告未声明版权是设 “陷阱”,且以店铺停业为由拒和解。知识产权志愿者团队通过法理情并用,最终高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这只是“法院+市场监管”取得良好效果的缩影,自该团队进驻荆州区人民法院以来,已成功调解277件知识产权案件。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的有机衔接,赋予调解协议和仲裁裁决更强的法律效力。2024年6月,邀请荆州市仲裁委员会入驻荆州区法院,为涉及知识产权等民商事主体提供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服务,为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便利解决渠道。主动对接荆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荆州区科技局、荆州市发明协会,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前端化解,确保高效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与荆州区公安分局、荆州区检察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态势,共同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秩序。

创新法治浸润    全民保护“一盘棋”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基础,荆州区人民法院通过创新法治宣传和教育方式,着力营造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宣传与教育,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需求,荆州区人民法院联合辖区知识产权行政审判职能部门,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了宣讲,对企业合规提出建议,引导企业从“被动维权”到“主动防御”,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常态化走进高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模拟法庭、讲座、研讨会、宣传展板设置、现场“一对一”讲解、发放“以案释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对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知识产权教育。两年来,荆州区人民法院深入企业、社区、校园开展知识产权宣讲活动12场次。

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根据案件审理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让社会公众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边界和行为规范,提高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两年多来,荆州区人民法院通过两微一端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及民事典型案例15个,“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切实提高了社会大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保护知识产权,守护创新活力。荆州区人民法院将始终立足审判职能,聚力服务大局、聚力执法办案、聚力改革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质高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林翠云)


【责任编辑 -马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