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渠道主要包括行政途径和司法途径。司法途径中,民事案件占比最高,权利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4月25日,贵州省黔西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黔西南州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中,向公众详解知识产权知识。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现场答疑、发放手册等形式,吸引众多群众参与。
“全州民事案件收案数位列全省第四,较2023年显著增长,这既是创新活力的体现,更是群众维权意识提升的印证。”直播间内,法官化身“法治主播”,公布了2024年全州法院系统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审结数量等。同时,深度解读讲解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渠道及流程:“当事人可通过线上‘移动微法院’或线下窗口提交起诉状。法院收到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材料不全的需及时补正。”“ 起诉所需材料有民事起诉状、身份证明及委托手续、证据材料复印件等等。”
在咨询专区,法官向过往群众发放《知识产权诉讼流程简析》《知识产权宣传手册》,“原来外观设计也能申请专利!”“诉前调解能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参与群众翻阅手册后感叹道。手册以问答形式梳理常见问题,如“什么情况下可向中院起诉?”“赔偿金额如何计算?”等,成为活动现场“抢手”资料。
此次普法活动不仅解答了“如何维权”的现实问题,更激发了市场主体“主动护权”的内生动力,为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注入法治能量。(唐顺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