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27 12:52:10

贵州公安:从“好奇小白”到“空中管家”!看老何如何用无人机织就平安网

字体:

老何只需瞄一眼,就能知道无人机的大致性能。在同事眼中,何怀鱼很懂无人机。老何平时就爱修修补补所里的大小设备,总笑称自己是一名“工匠”。理所应当的他成为了贵州省金沙县公安局第一批尝试无人机飞行的“弄潮儿”,第一次接触他便被这翱翔天际的小小飞行器所吸引,对无人机的好奇与热爱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他从“好奇小白”蜕变“发热爱好者”、从“懵懂新手”变身“王牌飞行员”。

“瞎琢磨”飞手开启共振

“能把爱好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当他看到那些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法触及的地方,这一刻,老何彻底迷上了无人机。

image.png

后来,他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无人机上。经过上百次的练习,他的技术逐渐精进。在一次飞行中,他发现只要喊话器一响,无人机信号就会变得不稳定。信号断开无人机就容易失控,存在炸机隐患。

凭借观察、判断、专研,他发现无人机喊话器与无人机机身是以卡扣的方式连接,飞行时螺旋桨的旋转振动,会引起喊话器同频振动,时间久了导致无人机传输信号不稳定。对此,他提出将喊话器以打孔的方式组装在机身上,在牢固固定喊话器的基础上,还能减少共振,保障信号长期稳定的传输。这种做法一经推出,解决了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image.png

“我平时就喜欢瞎整,也乐于和其他飞手交流,当我的想法能为大家提供便利,让飞行更顺畅,得到大家的肯定时,我就觉得值!”他凭借这股劲,不仅熟练操控无人机更是自学无人机的检修与维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王牌飞行员”。

火场指挥官的双机战术

“快快快背水山冒烟了!”老何立刻来到操作台,定位坐标、输入高度、点击“一键起飞”……接收到指令后,警用无人机“破巢”而出,朝着既定方向振翅而去。

背水山是他经常“光顾”的老地方了。山体位于城郊,植被密集,山中灌木丛燃点低,极易引发山火,加之地势高、山风强,火势蔓延速度极快,救援工作难度大。为解决山火难题,老何又开始新的琢磨。

image.png

“单机无人机体型小巧、机动性强。机巢无人机续航久、速度快、拍摄更清晰,如果能集二者所长,必然能为灭火救援提供助力。”老何基于此创新了单机无人机与固定机巢无人机相结合的空地协同作业技术。

只见他将两架无人机明确分工,一架高空巡航,一架低空作业。机巢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设备,对山火易发地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通过高空巡航,及时发现山中火情、烟雾等异常情况。

“一旦发生火情。它搭载的热成像相机能够穿透烟雾直观获取火情现场信息,再利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打点定位来描绘火线,绘制火灾区域全景三维图像。为指挥中心提供火情第一手资料,这些是单机无人机无法实现的。”

image.png

单机无人机负责快速响应,迅速飞抵现场,并定下航点定位,生成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最优路径。配备的LED照明系统还可作为夜间火场的照明光源,引导地面的应急、林业、消防等多部门前往处置。最后双机配合寻找残余火点,防止火势死灰复燃。“过去,由于山林火情距离远,等警力赶到时,火情已经蔓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现在,我们能更快更好实施干预,还得是老何啊!”所长陈学勇自豪地说道。

22.7平方公里的“空中管家”

城中派出所利用无人机配备的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生成城区平面图,实现全域22.7平方公里全覆盖。老何则根据综合指挥室的警情分布,找规律、列清单、搭建小模型。同时将警情高发区进行标注,并科学划定网格化巡航航线,以及自制飞行计划。

image.png

夏日炎炎时,辖区水域一下子成了热门场所,老何紧盯群众涉水活动的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在沿岸开展空中巡查。为了提高防溺水宣传的有效性,他还自制“黑科技”——方言喊麦,“夏天到,气温高,娃娃下河要糟糕。大姑爷、幺嬢嬢,监护职责不能忘……”在“魔音”的唠叨下,河中戏耍的群众纷纷上岸,大大提升了防溺水工作的监管和宣传效率。

 “娃娃读书也是大事,上下学期间,校门口路段人车流量大,要多飞多巡!”辖区内所有学校的上下学时间老何记得滚瓜烂熟。每到放学时段他的无人机总是提前十分钟到达,默默悬停等待。铃声一响,疏导人流车流、维护秩序……絮絮叨叨的叮嘱声伴随着孩子们的回家路,待学生们安全离校后,它又飞往下一个任务。

“同心城至丽水金沙夜市路段酒吧、KTV、夜宵店多,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易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只见老何操控无人机腾空而起“注视”着夜市的一举一动。“请双方冷静,保持理智!”老何操控无人机下降、喊话及时劝告震慑,并引导地面警力精准处置,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的扩大。老何感慨道:“今年来我都阻止了5、6起喽,街面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类警情全部下降,有时候我觉得啊,无人机在头上飞,就是一种震慑。”

城市上空,老何的无人机不仅是警用装备,更成了百姓眼中的“守护者”。从防溺水到护学岗,从夜市调解到治安巡航,它用科技的温度,编织着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而老何,这位“空中管家”,依然在晨曦与夜幕间往返,用螺旋桨的嗡鸣,奏响平安的乐章。老何还在乐此不疲地捣鼓无人机,关于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杨露)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