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25 14:11:46

双令护航!贵州水城法院为天门村千年文脉与古树名木“撑伞护绿”

字体: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颗璀璨的民族文化明珠——花戛乡天门村。2025年4月22日,随着《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法院古村落文化司法保护令》与《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法院古树名木保护令》两块沉甸甸的司法保护令牌庄重挂起,这座古老村落的历史文脉与千年古树迎来了“最强守护者”!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名,为古树名木撑起“法律保护伞”,开启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新篇章。

image.png

天门村的美,是岁月雕琢的传奇。135栋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吊脚楼鳞次栉比,其中32栋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挺立,飞檐斗拱间诉说着“列山环拱,江河围合”的古老故事。这里不仅有吴王山的神秘传说萦绕山间,更承载着布依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先后斩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村内的古树名木如静默的长者,虬枝苍劲、绿荫如盖,是天门村生态与文化交融的活化石,树皮布满岁月雕刻的纹路,粗糙而沧桑,似在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故事。每当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奏响古老的歌谣,与古朴的吊脚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静谧而悠远的生态画卷。然而,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加快,古村落建筑群落可能面临自然风化与人为不当改造的双重压力,古树的生存环境也亟需系统性保护。

image.png

水城法院环境保护法庭的干警们多次深入天门村实地调研,倾听村民心声,结合实际需求推出创新举措。《古村落文化司法保护令》犹如一张严密的“文化防护网”,不仅守护着传统建筑群落的空间肌理,更将古村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纳入保护范畴;《古树名木保护令》则化身“绿色卫士”,为天门村的古树名木们,定制“保护方案”。“今天我们在花戛乡天门村揭牌的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和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是司法力量守护文化根脉的创新实践。这两道‘法治护盾’不仅为村里的百年老屋和古树名木划定了法律红线,更让司法保护从事后追责转事前预防。”水城法院副院长曹思思说道。

image.png

为确保保护令落地见效,水城法院将打出“组合拳”:下一步将联合林业、文旅等部门建立定期巡查机制,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进行动态监测;将巡回法庭开进村落,选取典型案例现场开庭,用“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方式增强村民法治意识;还计划组织“古村古树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发动村民成为文化与生态的守护者……一同前往挂牌的水城法院副院长罗远进表示:“发布‘双令’只是起点,我们将持续完善司法保护体系,凝聚多方合力,让天门村的古村古树既成为留住乡愁的文化符号,也化作推动绿色发展的持久动力。”

image.png

当司法的力量与古村的岁月温柔相拥,当法律的刚性与自然的灵动和谐共鸣,水城法院的这一创新之举,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每一栋吊脚楼、每一棵古树,都将在《古村落文化司法保护令》与《古树名木保护令》的护航下,继续书写属于天门村的传奇。这份守护,不仅为乡村振兴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全国传统村落与古树保护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文化的根脉与生态的绿意,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