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4 10/25 10:07:32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综治中心运用“三到位三防范”工作法 做好矛盾源头预防工作

字体:

近年来,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三到位、三防范”工作法,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防于未然。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矛盾782件,同比下降17.30%,化解率同比上升14.31%,连续十年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图片8.png

深入排查到位,深挖隐患防范问题形成

一是全覆盖排查。由市乡综治中心牵头,整合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力量作用,通过区域走访、部门调研、微信群交流等方式,每月对市域内18个社区、93个行政村,涉及土地纠纷、劳动纠纷、物业纠纷等风险点逐一“过筛子”,及时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明确责任单位、梳理化解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共开展全覆盖排查6轮,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247项。

二是网格化排查。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金融等13类重点矛盾纠纷全部纳入排查范围,组织全市996名网格员每周对全市389个网格至少开展一次逐门逐户走访,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的起因及症结。

三是靶向式排查。针对常有口角之争、矛盾纠纷的群众群体,抽调民警、村(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组成工作队,通过唠家常、聊社情、话时事等方式每月开展一次调研走访,及时获取苗头性、倾向性信息。针对冬季供暖期、秋季收获期等重点时段,对易发矛盾纠纷的重点领域开展高频摸排,每周至少组织人员对供暖企业、住宅小区、乡镇等地开展走访2次,防止风险外溢、矛盾上行。

源头治理到位,高效处置防范问题恶化

一是加强研判分析。市综治中心将排查出的各类隐患每季度汇总一次,设置“红橙黄”三级归类建档,依据对物业、债务、劳务等纠纷数据的整合、对比和分析,实行重点研判、分类研判、专题研判会商机制,研究其特点、原因和趋势,推动住建、农业、人社等部门提前预警,制定解决措施,防止矛盾纠纷扩大。截至目前,协调各部门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793件。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市综治中心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调对接等7中心实行同址办公,形成“访、调、诉、裁”矛调一体平台;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发挥“所庭衔接”联动机制,形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1+5+N模式;坚持“一室多用”,推动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不断筑牢市乡村矛盾预防的三级防线。

三是加强法治引领。组织政法各单位开展法治服务53次,成立“五大连池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有效避免买卖合同、商业竞争等涉企纠纷。截至目前,涉企案件同比下降46.67%。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622名,每季度深入乡村群众、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分类别开展合同法、物业管理条例、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利用“黑河市城乡社区网格化平台”提供法律咨询和业务指导135次,有效预防群众因对法律不了解、政策难理解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完善措施到位,巩固成效防范问题反复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网格赋能”,进一步延伸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搭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模式,设立楼栋长1194名,其中“红色楼长”占比 48.16%,各楼栋长在排查隐患的基础上,重点对已解决的纠纷进行定期回访,严防问题反弹或再次滋生事端。

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反馈。各网格员对群众反馈问题,严格做到“半小时到现场、一般问题1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半天内制定解决措施”。组织520名党员和党代表深入基层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党代表在行动”等活动,与群众开展一对一对接,主动解决群众困难。今年以来,帮助群众解决种植养殖、劳动就业等生产生活问题1759件,帮助困难儿童圆梦“七彩微心愿”700余个。

三是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将“五老”“驻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等力量有效融入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其“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通过“吃一顿饭、开一次会、聊一次家常”等方式,鼓励群众建言献策,共议本村平安和谐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消除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的发生。制定各类村规民约109份,通过制度约束、情感和理性分析及时化解各类纠纷,化解率达96%以上,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自治能力。(王增喜 李宝)

【责任编辑 -李梦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