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执行法官李亚鹏(左一)赴万崇镇陂汉村委会邀请“特邀法官”许新华(右一)协助查找被执行人下落(龚曼玲 摄)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更快更优兑现胜诉当事人权益”的目标,聚焦破解“执行难”、“难执行”问题,探索建立“执行+法通村”工作机制,将法院强制与群众自治有机融合,切实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实际执结率83.08%,同比上升15.97%;首执案件终本率13.29%,同比下降19.18%。
“法通村”搭台,查人找物更加高效
在执行谢某与姜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期间,被执行人姜某为逃避执行,与法官玩起了“躲猫猫”。对于这一情况,法官当即联系辖区“特邀法官”,成功掌握了姜某在村内有征地补偿款的财产线索,随即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成功扣留被执行人姜某征地补偿款35000元,促使案件成功执结。
据悉,乐安法院依托“法通村”平台,充分发挥214名“特邀法官”的信息优势,积极探索“特邀法官”协助执行工作模式,并建立执行局与各法庭、乡镇社会治理中心信息共享机制,着力破解被执行人行踪不定、拒不到案且无可供执行财产线索的执行难题。2024年,“特邀法官”共推送寻找被执行人下落案件567件,提供有效人、财、物线索192次,执行完毕案件146件。
“特邀法官”助力,执源治理更有成效
张某与李某因彩礼纠纷对簿公堂,乐安法院判决李某返还彩礼68000元。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未返还,张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接到申请材料后,第一时间联合“特邀法官”进行执前调解,经过“特邀法官”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最终李某同意分期履行义务。至此,这起因彩礼引起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为进一步推动执源治理工作,乐安法院充分发挥以“特邀法官”作为社会治理“带头人”的优势,利用其较强的纠纷调解能力和调解权威,积极邀请“特邀法官”参与执源治理工作,将“乡音土话”与“法言法语”相结合,将乡情与法理相融合,让被执行人在“乡音”中感受温暖,在“乡情”中缓解矛盾,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24年,执前化解案件112件,新收首执案件同比下降17.22%。
院村(社区)联动,执行威慑更显实效
“法官,你赶快把我从黑榜上撤下来吧,我都没脸见人了。”被执行人邹某急忙联系执行法官,并再三请求法官将其从“道德黑榜”上撤下来。
邹某赊欠货款纠纷一案久执未结,执行法官遂将邹某的失信名单推送至村委,并将其失信情形在“道德黑榜”上进行曝光,邹某一时间成了村里的“名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邹某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履行了义务。
近年来,乐安法院在联合“特邀法官”不断加强执行宣传和以案释法工作的同时,善用社会舆论压力,运用“道德红黑榜”对涉案的16个乡镇、199个行政村(社区)的472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倒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2024年,19名被执行人或亲属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龚曼玲)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4月上(总第199期) 八方讯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