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21 12:05:13

贵州福泉法院:法官当起“搬运工” 化解邻里“石头疙瘩”纠纷

字体:

我不是什么官,就当锻炼了嘛!当办案法官弯下腰搬起石块时,一起纠缠多时的邻里纠纷终于迎来转机。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人民法院马场坪法庭通过现场实地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因土地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

图片124.png

一垄土地牵出“双重官司”

近日,福泉法院受理了陈某某诉刘某某侵权责任纠纷案。这对寨邻因约10平方米土地权属及土地附着物、堆放的石块问题争执不下,经村委会、派出所多次调解未果,陈某某遂诉至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刘某某向法院提出反诉。

承办法官调查发现,该纠纷系双方当事人在管理自己的土地时,因沟通不畅而产生土地争议问题,若不能解开双方心中的“疙瘩”,单凭一纸判决书难以化解该起矛盾纠纷。法官决定转变思路,在开庭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实地调解。

调解现场的“意外转折”

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前往争议地,经过2小时现场勘察和释法说理,双方达成调解意向,准备签署调解协议时,被告突然指着地里的乱石:“这些石头不搬走,调解不算数!”

面对突发状况,法官没有选择再进行调解,而是挽起袖子走向石堆:“我来搬!”这个举动让原本气鼓鼓的被告瞬间破防:“您这么大个官……”话音未落,法官已搬起石块:“我不是什么官,只要能够解开你们心中的‘疙瘩’,化解你们的矛盾纠纷,就当锻炼了嘛。”

司法温度融化“顽石心结”

随着乱石被法院干警清运,这场持续多时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原告当场补偿被告400元,双方各自撤诉。看着汗流浃背的法官,两位当事人不好意思地握手言和:“为这点小事麻烦法院,真是过意不去。”

每个案件都是基层治理的试金石,福泉法院将持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探索解纷方式方法,共绘多元解纷新“枫”景,为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张杰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