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19 12:01:18

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法院:21.3万元成交,游戏账号也可执行

字体:

  社交账号里上百万的粉丝,游戏账号内可观的战绩和稀有“皮肤”,数字货币账户里躺着的巨额收益……

  这些看似“无形”的虚拟财产,和现实中的现金、存款、房产、车辆一样,也可能成为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法院首次执行“游戏账号”,并通过网络司法拍卖成功处置。

  基本案情

  刘某与吴某通过“梦XX”游戏认识,后发展为朋友关系。2023年8月,吴某委托刘某维护其网络游戏账号(俗称“养号”),在养号过程中,刘某根据吴某的指示,为其充值游戏币、转U币、充值欢乐豆等总共垫支26万余元。期间,吴某偿还了部分欠款,经双方共同确认还下欠20万元。后经刘某多次催收,吴某虽认可欠款事实,但均以经济困难为由一直未予偿还,刘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吴某偿还垫付资金,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对吴某在某公司运营的网络游戏内的游戏账号进行查封冻结。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吴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刘某偿还垫付资金20万元并支付利息。后因吴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刘某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情况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经过网络查控和线下调查,均未发现被执行人吴某名下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通过向申请执行人刘某了解,已保全冻结的游戏账号所含内容在该网络游戏内属于“稀缺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执行法官遂立即联系运营商查询、核实该账号权属、账号内游戏角色、装备、权益等信息,并向运营商征询该游戏账号的处置参考价值。在查明相关信息后,执行干警快速启动网络司法拍卖程序,经过21轮出价竞买,该游戏账号最终以21.3万元的价格成交。

  法官说法

  “虚拟财产”不“虚”,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手机靓号、自媒体账号、游戏账号等,因能够实现交易变现,也逐渐具有财产属性,强制执行对象亦逐渐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拓展到更广阔的数字疆域,希望广大被执行人以案为鉴,积极履约践诺。(邓鸿波)



【责任编辑 -邓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