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事急着开车去县城,突然遇到急弯,一个不小心就滑进边沟了。想着赶紧把车弄出来,结果不小心压坏了他家菜地里的菜苗,他就不让我走”,刘先生无奈说道。
“那可是我辛苦种的菜,就这么被你压坏了,你得给我个说法!”杨先生接过话茬。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大家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在现场民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刘先生支付给杨先生适当的补偿,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贵州省织金县政法机关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织金县政法机关将法治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以“塑形行动”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突出治安问题,依法严打各类违法犯罪,重点整治各类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让法治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坚实保障,以法治之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践行法治为民,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一直知道电动车上牌很重要,但去县城上牌路程远,电动车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上牌,省时又省心。”近日,织金县猫场镇居民王先生对“送牌下乡”服务赞不绝口。
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检察院,一名妇女打着手语,激动地向办案检察官表达走出婚姻阴影的喜悦心情。原来,2009年2月,张某与沈乙申请结婚登记。婚姻登记工作人员未发现沈甲(哥)和沈乙(弟)两兄弟身份证信息错误(2006年沈父帮忙更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时弄混了两兄弟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导致二人身份证信息错误),为张某和沈乙办理了结婚登记。2021年4月,张某和沈乙因感情破裂,张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其婚姻登记错误,建议张某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张某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均未得到实质性处理。2024年7月,张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官发现,张某不识字,也不会说话,因此邀请残联和妇联及时介入,并通过手语专家辅助办案,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该院向婚姻登记机关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婚姻登记机关对其错误登记行为依法处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织金县政法系统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履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协助办好各类民生实事,还通过开展政法大走访、万警进万家、“四下基层”、结对共建、派出检察官兼任村居“法治副主任”等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把法治服务和为民服务送到农村,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现在的社区服务好得很,以前去社区办个事跑断腿都还没有将事情办好,现在你有什么事只需在社区网格群里发个消息,立即就有联户长或网格员为你提供帮助,真是省心省力”,绮陌街道三架山社区居民老王开心说道。
2月12日,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武鹏、驻村干部胡欢等在田间地头,听取农户对新一年乡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通过群众建言献策、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的方式,凝心聚力谋发展。”胡欢介绍道。据了解,自去年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以来,龙潭社区已收集群众发展意愿、意见建议等50余条,研究解决了交通出行、安全饮水、产业发展等问题10余个。
织金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织金县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任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进同级党委班子、政法综治干部任社区(村、居)支部副书记或社区(村、居)主任助理的优势,有效拓展政法干警参与群众事务处置渠道,从根本上引导群众在基层事务中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范,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双堰街道杨柳社区依托党支部组建的‘红杨管家’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2025年以来,全县召开‘警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会196余场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3个”。
织金县政法机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村民议事五步法”“村企共建”融治理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集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于一体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全力答好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织金答卷”,持续擦亮“平安底色”,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织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法治护航,合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法院开展“贵州生态日”环保法治宣传暨环资案件巡回审理公开宣判现场,被告人聂某某、袁某1、袁某2等三人均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判决由聂某某、袁某1、杨某某、袁某2等四人按照贵州省织金县农业农村局生态修复方案,购买草鱼、白鲢或者花鲢鱼共计10000尾鱼苗在案发地进行增殖放流。
织金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注重内部协作配合,与黔西、清镇、修文三地检察机关及乌江沿江企业就关于开展乌江支流(洪家渡至六广河段)生态环境保护签署了《乌江支流生态保护线索闭环管理办法》,凝聚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合力,共同守护一脉江水清澈如许,沿江旅游业如火如荼,群众幸福生活如诗如画。
织金法院对近期涉春耕生产案件迅速启动调解程序进行调解,对涉纠纷地块一边走访村干部及周边村民了解土地情况,一边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调解,倡导双方要以法为准、以理为要、以情为基、以和为贵谅解,让涉土地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政法干警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户春耕备耕情况,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生态保护等知识宣传。
当下,春耕的号角已然吹响,田间地头处处跃动着忙碌的身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徐徐铺展,土地边界划分、灌溉用水分配、农机使用冲突等问题极易引发矛盾纠纷,织金县政法机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法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行为,让政法力量于田野间扎根、绽放光芒,通过司法手段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法治保障。
凝聚普法合力,推进乡村建设步伐
“罂粟苗不能拿来吃火锅,罂粟壳也不能用来炖汤”
“天气干燥,请勿携带火种进山”
“乡亲们,最近出现农资‘忽悠团’、假春耕‘补贴’诈骗又冒头了,大家可别上当!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如碰到伪劣产品,立马报警”……
这是政法干警们巧用群众劳作的碎片时间,在田间地头搭起“安全小课堂”为群众开展普法宣传的画面。
普法宣传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织金县政法机关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开展法治宣传,线上依托新媒体传播平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电诈、未成年人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全面提升群众法治安全意识。线下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为抓手,联合村(社区)干部、党员、法治副校长、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基层普法力量,深入推进“法润”行动、“法律进乡村”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2025年以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20万余人,发放宣传册和张贴宣传海报5万余份。
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守护。织金县政法机关用法治力量捍卫法律的公平正义,守护万家灯火,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有力有效有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李丽 杨玉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