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步入法治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施行,为孩子们撑起了法律的 “保护伞”。但同时也看到,校园欺凌、性侵害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一些孩子因为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而受到伤害。为此,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法院执行局在近段时间内“三进校园”开展法治小课堂,让法律成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的安全感。
法护成长,织密未成年人权益防护网
该院执行局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法治讲座、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结合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核心条款,强化学生自护意识。向学校提出加强老师与家长沟通,教育与健康并重,让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能被发现、解决,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切实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校园安全与儿童权益。
以案释法,民法典守护少年的你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该院执行局开展民法典专题宣讲。法官结合典型案例,生动讲解监护责任、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安全条款,以此剖析未成年人享有的生命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通过互问互答、学生上台举例、发放普法手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生涩内容,树立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拒绝沉默,防性侵教育点亮“青春安全灯”
与此同时,该院执行局通过开展校园普法活动,重点宣传未成年人防性侵知识。通过知识问答、案例讲解等形式,向学生普及身体隐私权保护、危险识别及求助渠道,教导“说不-逃离-报告”三步自护法。以自创儿歌教导未成年人发现危险、躲避危险、处理危险,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
未成年人是国家与未来的希望 ,保护其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学校、司法及社会各方需协同发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共同守护每一朵“向阳花”在法治晴空下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