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只有钱!当年你出门在外是我帮你修的房子,现在连本带利都算不清!”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浞水法庭立案大厅里,弟弟攥着银行流水单直往哥哥怀里塞,哥哥把手里的欠条抖得哗啦响,像在甩一把生了锈的锁。清明节前的这场雨,也彻底将冷意渗透进了这对几十年同吃一锅洋芋饭的兄弟俩骨缝之中。
算盘拨乱兄弟心
这场纠纷始于2012年春天,因弟弟需要修建新房,王大山毫不犹豫将一块地基以15000元价格转让给王小山,只留了一张手写的欠条。2015年,哥哥因养殖生意急需用钱,王小山也是二话不说汇了款。由于两兄弟在一起做生意,转账频繁,十年间的账目早被掰碎揉进柴米油盐里,没成想这竟成为如今对簿公堂的伏笔。兄弟俩因账目等问题多次发生争吵,王小山一纸诉状将哥哥诉至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浞水法庭。
“转账记录中根本就没有这15000元!”调解室里,王大山攥着泛黄的欠条,指节发白。弟弟王小山蹲在墙角握着银行流水闷头说道:“哥,我已经还清了地基欠款,当年我汇款给你养猪的钱你都没还我!”
法官翻着卷宗,听着双方的争论,一缕思绪却飘回了去年参与调解田家兄弟赡养案时,那对兄弟也曾这般撕扯,判决后两家人至今走田埂都要绕道。“这个案子若是硬判,田家兄弟的遗憾怕是会再次重演”法官如是想。
“土”里寻钥破心门
“现在两兄弟需要的不是‘一判了之’的法律条文,也不是遗失在岁月里的零碎转账金额,而是一把能打开心门,重新唤起兄弟情的‘钥匙’。那这把‘钥匙’又在何处呢?”正当法官一筹莫展时,那张褶皱泛黄的欠条带来了希望。只见纸上数字已被泪水洇得模糊,见证人栏里“王守业”三个字却如刀刻般清晰。
“这个案子看来得往‘土里’找‘钥匙’!”法官走出调解室拿起电话打给了村支书,听筒里夹杂着细雨声:“王守业正是兄弟俩过世的父亲。老人家活着时……”
找到“钥匙”后,法官再次走进调解室与两兄弟摆起了“龙门阵”:“听说王叔还在时,家里条件很差,你们一直相互扶持成长,度过了一段很是艰难的日子。”
听着法官提起父亲,两兄弟低下了头。法官见状继续趁热打铁:“现在,你们各有幸福的家庭,可惜老人家却看不见了。但若是他能看见,是否又愿意看你们为这些算不清的钱手足相争?清明节在即,扫墓时你们可能心安?”听到此处,两兄弟浑身一震。
看二人有所触动,法官翻开一叠调解记录,念了起来:“2023年刘家姐妹因遗产反目、2024年田家兄弟为赡养费对簿公堂……但我们回访了解到的结局都是‘结案后双方至今未往来’。”
“打官司容易,可打完了还剩什么?”兄弟俩听到此处皆红了眼眶,王大山抓起水杯猛灌,茶水顺着下巴滴在流水单上模糊了字迹。王小山手背暴起的青筋也逐渐松弛下来,率先打破了沉默:“法官,这官司我不打了。”
“法官,我也不打了!”王大山急忙说道。
雨停歇了,这场争吵至此画上句号。调解笔录上清晰地写着:双方自愿放弃对对方的债权主张。
“三度”重续血脉情
两只布满老茧的手越过桌面,欠条与银行流水瞬间在春风里碎成纸蝶。而后王大山伸手搭上弟弟的肩头,对法官说道:“法官,谢谢你,把我们骨子里的血又续上咯。”
法官满脸笑意:“能有这样圆满的结局,离不开三个‘度’,司法为民的‘速度’和‘温度’,还有你们的‘气度’。”
“哥,清明节,我们一起给爹扫墓,记得带上‘苞谷烧’!”
“要得,再拿点清明粑。”
看着两兄弟渐行渐远,法官心里淌过一股暖流:或许春风本就该吹拂在法条与人心的接壤处。
窗外,那株忍冬枯藤,不知何时绽了簇鹅黄的新芽,也为这迟来的春天横添了一抹司法的暖意。(冯钰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