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09 09:55:31

山东无棣深耕法治建设 筑牢基层资源保护根基

字体:

法治兴则事业兴,法治强则根基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山东省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法治赋能自然资源管理”核心目标,将法治建设贯穿于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服务民生全过程。通过构建“制度+科技+协作”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创新田(林)长制、智慧监管、激励机制等模式,在守牢耕地红线、维护生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一、构建严密管理体系 夯实资源保护基础

(一)创新田(林)长管理架构

近年来,无棣县大胆创新,积极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田(林)长管理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配备县级田(林)长4名、镇级22名、村级541名,吸纳1500余名民间田(林)长,实现对全县耕地、林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全覆盖管理。2024年3月,西小王镇河北村村民在本户承包的1.8亩耕地上建设养殖设施,村级田(林)长在日常巡护发现后,主动与当事人耐心沟通,在了解到其未办理备案手续后,不仅及时劝停施工,还详细告知违法占地的严重法律后果及设施农业用地办理流程,成功将这一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了珍贵的耕地资源。

(二)完善信息化监管模式

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整合时空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点视频监控平台、“多长合一”管理系统等资源,打造自然资源综合智慧管理中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高点视频监控定期按照既定路线对县域森林、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进行巡航抓拍,将获取的影像资料及时传输回管理中心。同时,人工地面巡查同步开展,对视频监控发现的疑点进行实地核查。通过二者紧密配合,能够精准定位疑似违法图斑,成功移交查处多起破坏森林资源和乱占耕地建房案件,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健全激励协作机制 激发保护执法活力 

(一)建立激励制度,调动保护积极性

在全省范围内,无棣县率先创设县级耕地保护激励村制度。这一制度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耕地保有量、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等8个方面,对各个村庄进行全面、细致的奖励评价;同时,对于村庄范围内违法乱占耕地建设、村级田(林)长巡护不到位、耕地撂荒等5种负面情形进行约束评价。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村集体和村民保护耕地、林地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监管。

(二)强化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建立“田(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通过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移交等方式,形成强大执法合力,有效打击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借助这个协作机制,共移交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50起,其中涉及猎捕野生保护动物的案件5起。这一机制不仅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还促进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为自然资源保护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深化依法行政实践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一)规范执法程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近年来,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等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法律法规解读、执法技巧、案例分析等。同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024年度,共公示行政执法信息200余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公开;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有效执行,全年记录执法巡查、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190余次;重大执法决定均经过法制审核,确保执法有据有序。近年来,因执法问题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减少,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优化政务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实现了“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智能网办”,申请人只需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相关材料,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的全部流程。2024年,共办理各类审批、确认事项1.6万余件,平均办结时间从以往的8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提速近40%。此外,积极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将空间规划、土地征收、土地出让(划拨)、建设审批等各个环节纵向贯通,并横向延伸到水、电、气、热等业务联办领域,实现线上办理、远程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广泛开展自然资源法治宣传。线上,通过互联网定期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文章;利用自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自然资源保护政策;在微信群及时推送典型案例分析,引发群众讨论和思考。累计发布信息800余条,阅读量、播放量超30万人次。线下,组织“法治进镇街”活动,在各镇街设立咨询点,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为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举办法律讲座,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举办“林田同护宣讲”活动,去往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普及耕地和林地保护相关知识。通过广泛宣传,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依法用地、用林的自觉性显著提高。

五、聚焦资源保护成效 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 

(一)国土空间规划科学优化 

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考量群众需求与发展实际。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科学布局教育、水务、交通、村镇等公共设施。在教育设施布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就学距离和学校的服务半径,新建和改扩建多所学校,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在水务设施规划中,结合县域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水库、水厂和供水管网,保障了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需求;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通过科学规划,有效提升了城镇功能与品质,为推动县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空间规划保障。

(二)自然资源保护成果显著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有序恢复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工作。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增减挂钩等工程,增加县域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实现连续四年净增长,从2021年的90.47万亩增至2024年的95.14万亩,增加4.67万亩。持续推进低效林改造工程,通过引进优良树种、加强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森林质量。累计完成低效林改造1.3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11.2%,较法治建设初期增长5个百分点。同时,始终保持对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包括乱占耕地建房、挖湖造景、大棚房、违建别墅、乱采滥伐等,并加强执法巡查力度。移交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0余起,整改恢复违法用地350余亩,违法占地面积比例从2020年度的4.48%降至2023年度的0.69%,有力维护了自然资源管理秩序,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以法治为纲,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在破解执法难题、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全民共治上持续发力,努力打造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无棣样板”,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高登超 宋树莹 曹俊娥 齐建磊)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4月上(总第199期) 法治实践栏目】

【责任编辑 -王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