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法官就是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不苟言笑,于法槌起落间展风采。然而,多年的基层法院工作经历,不是埋头伏案工作,就是步履不停忙送达法律文书,或是家长里短忙调解,每当看到群众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就更加坚定了我的司法为民之心。
2021年6月24日,在休宁县人民法院临溪法庭庭长汪瑷玲(中)的召集下,一起棘手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刘建军 摄)
“你们就是图省事,没有尽力去找他吧?我可没钱交公告费!”这是我与吴某的第一次通话,至今记忆犹新。
吴某是安徽省休宁人,在本地以经营一家小旅馆为生。陈某是浙江省台州人,在吴某隔壁租赁店铺做汽车玻璃生意,双方一直友好相处。2015年,陈某经营陷入困境,急需5万元周转资金,吴某慷慨出借。不久后,陈某却“人间消失”。为追回欠款,吴某不远千里前往陈某老家,才得知陈某因债务缠身,被迫回老家躲债。钱没要回,只要回一纸欠条和一大堆承诺。
不久,陈某再次辜负了吴某的信任,分文未还。2020年,吴某一纸诉状将陈某诉至休宁县人民法院,可陈某早已背井离乡,且更换了手机号码,法院邮寄送达的法律文书如石沉大海。彼时正值疫情期间,出行不便,送达方式受限,承办法官无奈告知吴某送达无果,吴某权衡再三,只得撤回起诉。
但要不回的债务,也成了困扰吴某的心结。2023年,吴某再次起诉。这一次,案件随机分配到我的手中。阅卷后,我发现此案案情简单,但因被告是外乡人且已失联多年,送达法律文书是成功解锁本案的关键。不出所料,电子送达、邮寄送达方式均以失败告终。我立刻拨通吴某的电话,询问其能否提供被告其他联系方式,却受到吴某无端地责怪。
“你的心情我理解,先别急。我们肯定会设法送达,但作为原告,你也要积极想办法配合……”面对吴某的不满与误会,我不急不躁,耐心疏导。
如何才能用最快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与被告取得联系?我又致电陈某户籍地村委会,向其求助,但得到的却是陈某多年未回的答复。之后,我处处留心,通过陈某亲朋好友四处打听他的消息。然而,毫无线索地找人如同大海捞针,效果甚微。
送达之路一波三折。一番思索后,我想到案管系统的“关联案件”功能。陈某是外省人,但案管系统只能关联安徽省案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关联检索,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陈某在安徽省芜湖市某区法院另有一起案件,2022年年底才结案。通过与法院沟通协调,获取了陈某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留下的手机号码。
根据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我很快找到陈某的最新手机号码。案件看似峰回路转,可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一次、两次、三次……新号码始终无人应答。我又用自己的手机投石问路,给陈某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请问您是陈某吗? 9年前,吴某曾借给你5万元,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你还记得吗……”或许是这条温情的短信唤醒了陈某尘封多年的记忆。
很快,陈某主动回电:“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吴某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且没有收我一分钱利息,这是一笔良心债……”
“终于找到你了!你有这个态度就好……”我趁热打铁,当即组建微信群进行调解。一番调解如春风化雨,昔日好友消除隔阂、各退一步。吴某主动放弃利息,陈某承诺尽快分期还款。至此,长达9年的欠款纠纷尘埃落定。
“法官,陈某今天把第一笔钱转过来了。这些年,我对这笔钱已经不抱希望了,就是想讨个说法,好人不能吃亏,法官把我心里这块疙瘩解开了!”几日后,吴某打来了报喜电话,一改之前的不满情绪。此时,我正奔波在崎岖的乡间小路,顿时感觉山含情、水含笑,鸟雀声里布满了喜悦。
这次送达,看似简单,却是诉讼案件的第一步,也是“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都扣不好,后面的程序就全乱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司法期待,如何才能不负人民?我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将秉持“如我在诉”之心,从细微处入手,精准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安徽省休宁县人民法院 汪瑷玲)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4月上(总第199期) 履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