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07 13:56:16

新时代司法为民办案手记(系列)|疗愈受伤的小花蕾

字体:

图1(放在正文最后一段前).jpg

2024年11月29日,检察官杨茜在未检阳光办案中心案件办理过程中审阅卷宗(马彦 摄)

这是一起猥亵未成年人案件,案情虽不复杂,却牵动人心。2023年8月,年仅8岁的小陶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猥亵。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介入,将犯罪嫌疑人黄某以猥亵儿童罪移送审查起诉。接到案件后,我作为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办案团队的一员,立即投入工作。

初见小陶,她紧紧地依偎在母亲身边,一言不发,眼睛里比同龄人少了一些灵气。经过交谈,我得知这个孩子有智力障碍,缺乏对性侵害的防卫手段和能力。难以想象,当时的她该有多么无助和害怕。“你放心,我一定为你讨回公道。”我暗暗在心里发誓。

在提审犯罪嫌疑人黄某时,他狡猾地对其猥亵手段供述避重就轻,对关键犯罪事实避而不谈。我坚持全面审查证据原则,从公安机关提取的黄某手机电子数据中排查出其作案时现场拍摄的照片,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黄某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经过我耐心的释法说理,黄某不再心存侥幸,最终自愿认罪认罚,接受法律制裁。

案结事未了,小陶无助的眼神一直萦绕在我心间。她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她还能自由自在地微笑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再一次来到了小陶家。在与小陶父母的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小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18年、2020年先后做了两次手术;小陶父亲视力残疾,几近失明,她的弟弟因家庭无力承担幼儿园费用导致未能入园接受教育,全家四口依靠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母亲卖盒饭来维持生活。“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也能安稳度日,可自从遭遇这件事后,小陶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变得敏感、暴躁,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提起小陶的状况,小陶的母亲满脸愁容。

图2(放在第四段结尾处).jpg

2025年1月4日,检察官杨茜到其担任“法治副村长”的开远羊街乡红土村委会向工作人员及村民宣传讲解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强制报告制度(马彦 摄)

我意识到,法律虽能惩戒罪犯,却难以完全抚平这个家庭的心灵创伤。我们未检办案团队决定为小陶开通“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绿色通道”,与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组成保护小组,一起对她进行帮扶。我和社工多次到小陶家中给小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为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同时,依托我院的线索共享机制,实现刑事办案、司法救助办理无缝衔接,我院控申检察官同步介入,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向小陶家发放司法救助金1万元。针对小陶家面临的实际困难,我院积极协调妇联、残联、街道办事处、教体局等部门开展多元化救助帮扶,构建“司法救助+N”多元救助体系,打造联合高效的帮扶济困新格局,协调小陶的弟弟转学至就近的市第一幼儿园,并减免相关费用,对小陶父亲的视力状况进行评估,指导用好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一场围绕小陶家庭的爱心接力就此展开。

“大姐姐,花!花!”时隔数月再见小陶,她坚持把手里的小花给我,虽然说话还是断断续续,但眼里偶尔也带上了笑意。我始终坚信,办理一起案件,帮助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是我们未检人努力的方向。我愿将每一朵受伤的“花蕾”托举在阳光下,让他们能够向阳而生、健康成长。(开远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杨茜)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3月上(总第197期) 履职栏目】


【责任编辑 -郭红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