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4/03 10:02:46

“这抹蓝,是从那抹红里长出来的”——贵州石阡公安开展“致敬·缅怀·奋进”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字体:

岁序逡巡,春光荏苒,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前往烈士陵园,奏唱国歌,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寄托深切哀思;登录英烈网,点烛献花,观看宣传片,“云端”留言……表达最崇高的礼赞。

4月2日,贵州省石阡县公安机关开展“致敬·缅怀·奋进”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深切缅怀革命英烈,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永葆对党忠诚本色,着力锻造新时代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九十度鞠躬,跨越时空的敬礼” 

苍松挺劲,翠柏环绕;巍巍丰碑,英烈不朽。

春风掠过,斜阳中的贵州省石阡县甘溪困牛山红军烈士陵园,19.34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镌刻着“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90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壮举——百余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百姓,集体跳崖的悲壮场景,仿佛穿越时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日15时,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石阡县甘溪困牛山红军烈士陵园奏响,石阡县公安局100余民警辅警整齐肃立,歌声穿透云霄,与1934年“甘溪战役”的冲锋号角声跨越时空共鸣。

image.png

特警向革命英烈敬献花篮

国歌余音刚落,两名特警托起花篮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花篮,踏着正步走向纪念碑……石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江龙缓步上前,仔细整理挽联。红绸拂过指尖,他的声音微颤:“同志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比文字更重的牺牲。”

image.png

整理挽联

“脱帽,向革命英烈鞠躬!”

“指令”落下,全体民警辅警摘下警帽,深深三鞠躬,齐刷刷的摘帽声,如同春风掠过松林。

image.png

民警辅警脱帽向革命英烈三鞠躬

从警36年的老民警黄开文九十度腰弯,鬓角的白发,是岁月轻抚的印记。“每次鞠躬都能想起祖父的话——有个小战士跳崖前把草鞋塞给老乡,说‘等胜利了再穿’。”他说。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石阡甘溪,遭国民党湘、桂、黔省军主力伏击,红军伤亡惨重,最后突破重围与红三军团会师……”

“……见红军不打穿百姓衣服的人,狡猾的敌人裹挟当地老百姓走在前面做挡箭牌。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剩下的100多名红军战士又不愿伤及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跳下二十多米高的悬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在烈士陵园,民警辅警们认真聆听革命英烈光荣事迹,观看英烈事迹宣传展板。

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

image.png

民警辅警瞻仰烈士纪念碑

青年民警雷美琪的眼眶早已湿润。“当年,最小的红军战士只有16岁,和我们一样是青春年华……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我们必须铭记。”她低声说。 

“鲜花寄哀思,‘云端’留言诉衷肠” 

“现在,请大家依次瞻仰纪念碑,并敬献鲜花。”

活动中,民警辅警有序缓步绕行,深情瞻仰烈士纪念碑,依次敬献鲜花,并走进烈士墓区,擦拭墓碑,清扫周围环境,以行动寄托敬仰与追思。

石阡县公安局政工室辅警龙登祥将一束清新淡雅的菊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突然蹲下身,用手掌拂去纪念碑基座的一抹尘土。“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讲‘甘溪战役’和‘困牛山战斗’的故事,总觉得遥远。”他声音哽咽:“今天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人民公安为人民’15个字的分量。”

“清明祭英烈,不仅是一次缅怀英烈、传承忠诚的庄严仪式,更是一次激励斗志、凝聚警心的精神洗礼。”石阡县公安局机关党委民警娄再仁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民警,他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革命传统,永葆党员本色,用坚守执着书写无悔从警路,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民警向革命英烈献花致敬

缕缕春风,鲜花烂漫。诉不尽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当日,民警辅警们还通过“中华英烈网”“贵州省英烈网”等平台,采取线上点烛献花、观看英烈事迹宣传片及“我对英烈说句话”等方式,扎实开展“云祭扫”。

屏幕上,革命英烈们的生平事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民警辅警们大声朗读着英烈事迹,声音铿锵,仿佛穿越时空的号角,把他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纷纷将鼠标化作深情的寄托,轻轻点击,向革命烈士鞠躬献花、写留言……表达对英烈们最崇高的礼赞。

image.png

烈士纪念碑前,民警辅警聆听英烈事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当日下午,石阡县公安局白沙派出所教导员申元云通过“我对英烈说句话”向英烈致敬。“历史的烟云,不会因岁月冲刷而轻易消散;精神的丰碑,只会在时间流淌中熠熠生辉。”他表示,将把对革命英烈的缅怀转化为奋进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 

“这抹蓝,是从那抹红里长出来的” 

红色基因,警蓝传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当日下午,在烈士纪念碑前,党员民警辅警们面向党旗,举起右手,握紧拳头,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赓续红色血脉。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把甘溪困牛山红军烈士陵园的浮雕映得金红——画面中,红军战士持枪跃起的身姿,与民警辅警挺拔的背影重叠。山风掠过,带起警服衣角的轻微颤动,远处,山间的杜鹃花悄然绽放,仿佛为这场祭英烈主题活动添上一抹血色印记。

“我们擦拭的是墓碑,涤荡的是初心。”

“献上的是鲜花,立下的是誓言。”

“每一次鞠躬,都是对生命的重新丈量。”

……

民警辅警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

石阡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杜文松打开执法记录仪,镜头扫过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定格在浮雕墙上。“革命英烈守护的不仅是国土,更是为民的初心,回去要把英烈的事迹素材剪进新警培训课程。”他说“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抹蓝,是从那抹红里长出来的。”

“甘溪、困牛山的山风记得英雄,石阡的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忠诚。清明时节祭英烈,不仅是传承英烈精神,更是警魂的‘充电桩’——人民至上,初心不改!”石阡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刚在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中写道。

山下,警灯刺破暮色,如同当年红军火把的接续。

“清明祭英烈不是终点,而是接力的起点。”归途的警车上,有人在查询“甘溪战役”“困牛山战斗”史料,有人在写入党申请书……

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石阡公安用满满的仪式感重构忠诚“坐标系”——困牛山的悬崖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衡量警民鱼水情的精神海拔;红军的纵身一跃不再是历史尘埃,而是新时代人民警察解读初心的“密码本”。

春山可望,警徽不朽。(文杰)

【责任编辑 -郑辰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