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渝陕界梁云海朝霞(视觉中国 供图)
当秦岭自西向东绵延至秦巴山脉,一条叫作嘉陵江的河流从发源时的涓涓细流,一路汇翠菁华,辗转向南奔腾而下,来到重庆的朝天门与长江交汇,形成了重庆独有的“鸳鸯锅”两江胜景。
作为秦岭南面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秦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仅作为重庆的母亲河之一的嘉陵江源自秦岭,重庆也有多个区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而重庆独特气候的形成,更得益于秦岭阻挡了南下的寒流。
重庆法院深刻认识到,守护秦岭生态环境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建设美丽重庆的司法使命。近年来,重庆法院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保护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重庆法院环资干警在大巴山区现场查看森林防火操作系统(朱永祺 摄)
走进秦巴,
大山深处响起法槌声
初冬的雪宝山,万亩林海色彩斑斓,如诗如画。
“现在开庭!”2024年11月21日下午,在群山相拥的重庆市雪宝山镇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操场,庄严的国徽下,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许仕钰敲响法槌,一场巡回审判就此开始。
对于许仕钰而言,这是一场必须要“走出去”的庭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74棵百年古树被盗挖,现存活11棵……”许仕钰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看到起诉书时,上面一连串的数字让他痛心之余,忍不住追问百年古树何以被大量盗挖。为了寻找答案,许仕钰开庭前特地走访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
“雪宝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仅黄杨就有2万多棵。大量村落位于保护区内,村民猎捕野生动物、采挖珍贵植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杨泉告诉许仕钰,以前多是些老年人采挖珍贵植物卖钱,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其中,出现大规模掠夺式偷采滥挖树木现象,甚至形成了产业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陋习不改,新风难立。
从雪宝山归来后,许仕钰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庭审搬到雪宝山去,让当地居民“零距离”感受庭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行动自觉,也让司法守护之力得到延伸和接续。
庭审当日,审判员许仕钰、管君茹、邓洲和人民陪审员冉小芳、向陆军、何伟、侯安林组成7人合议庭。平安希望小学学生、周边村居群众、林业局干部、林场职工等420余人,在操场上坐定,齐齐看向审判台。两名被告人面向法庭,陈述着他们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犯罪经过。
原来,2023年11月初,经营苗木生意的张某联系谢某某购买黄杨,谢某某收取张某的5000元定金后,雇请10名当地村民进入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6天采挖75棵黄杨,其中74棵是百年古树。
“我深刻认识到了错误,我愿意缴纳10万元修复费,弥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遵守法律法规。”被告人谢某某当庭表示认罪悔过……
庭审持续了3个小时,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第一次在家门口观看庭审,既激动又震撼,知道了挖黄杨、天麻、重楼等野生植物是违法犯罪。”村民李汶灿感慨道。
“今天,我知道很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就生长在附近的大山里,回家后要向大人宣传法律知识,一起保护好它们。”学生们表示。
雪宝山位于渝东北的开州区,和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一样,也处于秦巴山脉腹地,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2种,是一个生态多样、特色突出的生态宝库。
落日余晖,车行林海,重庆法院司法守护满山珍草宝树生灵的脚步不会停歇,守护秦巴山脉生态的司法之力将不断延续。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在雪宝山镇平安希望中心小学进行巡回审判(方元 摄)
充分履职,
百年古树重焕生机
重庆市巫溪县位于重庆市辖区的渝东北地区,如果你翻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巫溪县位于陕、渝、鄂三省市的交界处,是西北、西南、华中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点。所以,巫溪县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峰——鸡心岭,意思就是中国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被称为“自然国心”。
巫溪县深处秦巴山脉东段,这里不仅有着秦岭一样的高山峻岭,而且南北方向的山势,为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提供了顺畅的北上通道,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因此,巫溪县有着十分丰富的古树名木自然资源。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翔(前)在秦巴山脉巫溪段实地勘察古树生长情况(方元 摄)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三天以晴热高温为主……”听着气象新闻播报,巫溪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立萍皱起眉头,那些移栽在猫儿背国有林场的黄杨树怎么样了?这批让张立萍如此牵挂的黄杨树,是巫溪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中被盗挖的14棵黄杨古树。
“通常,案件审理阶段不能处置案涉物品,如果等到审判程序走完再移栽,这些树可能就活不了。”
“怎么移栽?依职权还是依申请?代为履行还是协助执行?”……
2022年11月4日,一起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案卷摆在张立萍的桌上,石某等人盗挖、移栽黄杨树共计400余棵,其中涉及14棵黄杨古树,最大树龄超过300年。
“案情简单,但最困扰合议庭的是如何保障黄杨树的存活。”张立萍告诉记者,为尽可能避免案涉黄杨树死亡,在多次请教林业专家、院长带队查阅法条和案例并进行充分讨论之后,巫溪县人民法院第一时间依职权作出先予执行裁定,对这批扣押在案、暂时假植的黄杨树进行抢救性移植,在猫儿背国有林场为它们安了家。
之后,巫溪县人民法院积极与县林业局沟通,申请将这批黄杨古树纳入市级专项保护计划,还与多部门签订古树名木保护司法协作协议,构建“林长+法官”司法协作机制,设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站”,重点跟踪古树名木保护情况。
“黄杨树长得慢,之前经历移栽,现在又碰上高温,我们也在积极灌溉补水、抗旱复壮。”2023年9月23日,姚辉场长与往常一样再次接到了张立萍法官的回访电话。
挂了电话,法官张立萍当即出发,前往林场。又见黄杨树,她惊喜地发现它们因抢救性移植被砍去的枝条现已抽出嫩芽,虽不如旁的林木浓密苍翠,但迎着烈日形成美丽的轮廓光泽,焕发出新的生机。
临行前,法官张立萍再次叮嘱林场工作人员:“这批黄杨树能活下来不容易,如果黄杨树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我。”
事实上,不仅是巫溪县,整个重庆市辖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加上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优沃的古树名木生长条件。据重庆市林业局统计,目前全重庆市有树龄千年以上古树27株,涵盖了14类树种,其中最古老的,是一棵树龄高达2500年的银杏树,目前长势良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古树名木既记录着自然生态的不断变迁,又传承着优秀的物种基因,还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思情愁,是“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但亦因古树名木的稀有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一重要生态资源也十分容易遭受破坏,损失不可估量。近年来,重庆法院立足秦巴山脉生态环境资源特点,积极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打出一系列司法保护“组合拳”,有效促进了古树名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发挥。
对古树名木进行针对性调研摸底,通过与辖区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收集具体位置、生长环境、长势情况、权属情况及现有保护措施等基础数据,形成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信息档案。出台《关于加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的意见》,构建多维度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机制。创设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27棵千年古树所在地的12位基层法院院长受聘为“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推行“古树法官”机制,设立古树名木案件司法绿色通道,及时跟进救治、移植、复壮涉案古树名木,真正做到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助力千年古树保护修复,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树名木背后的生态保护、历史人文故事,“一树一码”为每一株古树名木生成二维码标识,切实通过“树码”文化,留住历史和乡愁,形成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特有名片,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
此外,2024年4月16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与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签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协议》,依托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和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号召公众自觉参与、共同守护秦巴山的“绿色国宝”。
在2023年8月15首个全国生态日这天,重庆法院“车载便民法庭”到秦岭地区进行巡回审判(朱永祺 摄)
不负青山,
永远做秦巴生态的司法卫士
2024年12月18日,重庆市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揭晓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及特别奖。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翔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
如果你来到渝东北的崇山峻岭,很有可能会看见一个身背沉甸甸国徽行走的法官,他便是被群众称呼为秦巴山的“绿色修复师”——王翔。王翔是全市首批环保法官,从进入法院开始,他就一直扎根在渝东北的秦巴山脉这片土地上。28年来,他创新建设长江三峡库区首个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首创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禁止令的司法解释贡献了实践经验。2018年,王翔被确诊为腺样囊性癌,待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主动请缨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投身司法守护秦巴山脉的事业。因为业绩突出,王翔先后获评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办理案件时,王翔有一句口头禅:“先去看看,现场有会说话的证据。”只要出现稍微有争议的案件,哪怕路途再远、荆棘再多、道路再险峻,他都会尽可能地去现场看看。他跋山涉水近万公里,渝东北80%的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他而言,3.39 万平方千米的渝东北就如脚下的1 平方米,一定要悉心守护。
有一次,城口县有一个盗伐红豆杉的案件。那天下着小雨,王翔一早就从万州出发,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现场一看,案发地在一个陡峭的岩壁上,距离地面足有七八米高,怎么办?他与森林警察合计后,系着安全绳一步一步挂上去,然后又一步一步挪下来……下山时,雨天路滑,摔了一跤,裤子破损,皮肤擦伤。回到万州时,已是凌晨两点。
这样的事不止这一起,王翔坦言:“好几次甚至是死里逃生。”
2016年一次办案途中,一块一吨多重的巨石突然砸在车前几米,现在回想起来他仍心有余悸:“稍微开快一点点,我们都被压扁了。”
“当事人来不了,我就上门去。”王翔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秦巴山区,山高路远,因当事人出行不便,王翔就背着国徽去当事人家门口开庭。
这么多年的环境资源审判经历让他深知,处罚追责不是目的,教育引导才有意义。王翔每到一地,都会对当地群众进行环保法律宣讲。遇有典型的案例,他就就地巡回审判,联系当地村委会组织周边群众来旁听,让更多的人知晓、敬畏、遵守法律,合力守护好大巴山一方青山绿水。这些年来,他办理的1700多件环境资源案件,无一改发,无一信访,真真正正把公平正义写在了渝东北的大地上,刻在了秦巴山脉的山谷间。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干警在勘查现场(方元 摄)
法槌铿锵,守一方清朗,护绿色信仰;铁面柔情,怀为民初心,显司法温情。山水兼程,步履不停,在守护绿水青山万千风景的同时,法官自己也成了一道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巍巍秦岭,人间天府;司法守护,亘古长青。下一步,重庆法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保护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迎难而上、解难而进、破难而为,不断提升环境司法综合能力水平,努力为守护秦岭生态贡献更多的司法智慧和力量。(本刊通讯员 胡军政 刘洋)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3月上 (总第197期) 特别报道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