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娟(左二)在平利调研司法服务保障茶产业发展工作(马小松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紧贴司法审判工作实际,不折不扣把全会改革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以高质量司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深学细悟,全面领会全会精神中的法治内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上走深走实,在全面把握上领会精髓,在全面落实上贯通一体,自觉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要强化思想自觉,把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领悟,准确把握全会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人民法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肩负的重要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不折不扣地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贯彻落实好,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刘娟(右三)在平利调研司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工作(马小松 摄)
二是立足本职,司法护航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前。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找准落脚点、着力点,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前。要有力有序维护稳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注重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推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社会治理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要高质高效促进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定,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坚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及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全面践行善意文明司法理念,把司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不断健全完善跨机构协同、跨部门联动、跨区域协作的专门化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护层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门化法庭、司法保护工作站作用,构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要精准精细防范风险。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依法妥善审理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案件,依法严惩非法集资金融活动,坚持府院联动,发挥好破产审判职能作用,推动重大风险“慢撒气、软着陆”。坚持审理与治理并重,做深做实司法审判大数据分析研判,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书,推送涉诉纠纷分析简报和涉诉风险提示函,助推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掌握社情民意、开展隐患排查、实施综合治理,切实把矛盾化解于未发、隐患消除于萌芽、风险消弭于无形。
三是站稳立场,全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可感可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人民法院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公正、提效率、优服务,精准对接民生领域改革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用心办好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小事”,妥善审理“医、食、住、行”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满足人民群众民生司法保护需求。要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持续深化家事审判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强化家事少审典型案例宣传引导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要持续攻坚执行难。不断规范执行行为,加大执行力度,推行难案大案异地交叉执行,依法打击各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确保当事人胜诉权益公正及时兑现。要深化多元解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持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优化诉讼服务。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不断优化“以人民法庭为主、法官工作站为辅、巡回审判为补充”的司法服务网络,大力推广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加快推进“共享法庭”、“天平驿站”等“线上法庭”建设,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刘娟(左二)在紫阳调研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工作(高小茹 摄)
四是守正创新,全力推进司法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严格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标尺,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司法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司法改革实践全过程、各方面,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司法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制约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与痛点,持续树牢改革思维、发扬改革精神、把握改革方向、找准改革抓手,推进补短堵漏、建章立制和总结提升。要聚焦司法职能,深入思考如何更好护航发展大局、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更好促进社会治理等课题,以改革的思路推进履职举措持续改进,提升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遵循司法规律,坚决杜绝违背司法规律层层加码等反管理现象,加快建设贯通内部与外部、上级与下级,贯通党务审务政务、贯通立审执各环节的“大审判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大审判管理”工作格局。要坚持数字赋能。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以数字赋能审判管理科学精准,促推信息化建设全面迭代升级,全面推进科技法庭建设,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办案,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案件执行,以数字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娟)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2月下(总第196期) 学习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