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实践
2025 03/24 14:47:06

上海陆家嘴街道推进“三所联动” 基层治理模式创新

字体:

上海市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体系建设中,注重以“三所联动”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组织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位于金融城核心区域,黄浦江水两面环抱,是浦东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承载地。6.89平方千米的区域内下辖36个居民区,现有居民4.9万户,实有人口11.4万人,户籍人口1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9万人。经济活跃度高、区域显示度高,辖区注册企业10924家,经营企业9542家,户管企业4431家。商务楼宇122幢,其中百亿元楼1幢、亿元楼55幢,工作人群30万,有新上海商业城1个市级商圈,国金中心、陆家嘴中心、尚悦湾等5个商业综合体。作为核心城区,陆家嘴街道人口密集、诉求多元化,叠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多元化诉求导致区域矛盾类型多样。面对这一挑战,陆家嘴街道深化推广“三所联动”机制,通过设立“三所联动”调解室,福山外国语小学、梅园小学、东方医院、平安金融大厦“三所联动”纠纷调解点等,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力量最大化利用。

一、主要做法

(一)全过程统筹整合,下活系统治理“一盘棋”

一是建立“3+3+N”工作模式。依托派出所建立“三所联动” 推进办公室, 整合派出所(梅园新村派出所、陆家嘴治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3” 所资源,会同街道—居民区(中心区)—微网格三级网络体系,叠加陆家嘴法庭、平安办、信访办、中心区管理办等“N”个职能部门和单位组成的“3+3+N”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矛盾化解格局。自建立机制以来,累计排查、接访并成功化解5000余件矛盾纠纷案件。

二是坚持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综合考虑纠纷复杂程度、涉案人员数量、现实危害性和潜在风险性等维度,将矛盾纠纷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一般类、关注类、重点类三个梯度。针对一般类矛盾纠纷,通过属地网格员掌握动态、及时上报,依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采取法治引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及时化解;针对关注类矛盾纠纷,依托派出所、司法所和签约律师合力化解,如果涉及专业领域和行业,由街道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调”;针对重点类矛盾纠纷,由街道领导实行包案化解,如果案件重大复杂需要上报上级部门协调化解,经街道党工委综合研判,争取上级部门提级化解,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零遗漏、零盲区”。

三是建强基层治理队伍。组建一支由43名人民调解员、35名法治带头人、105名“法律明白人”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同时将签约律师事务所的12名律师纳入“三所联动”调处队伍,并不断扩充商务楼宇、医院、学校等各类单位的调解员队伍。

(二)全覆盖联动融合,织密纠纷化解“一张网”

一是推动“三所联动”融入网格治理。以辖区267个微网格(居住区252个微网格、商务区15个微网格)为单位,把“三所联动”融入联勤联动机制中,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列为网格巡查员职责范围内,聚焦网格内“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对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警。同时,设置福山外国语小学、梅园小学、东方医院“三所联动”纠纷调解点,真正将解纷触角拓展至社会管理的“毛细血管”。

二是推动“三所联动”融入家门口治理。在35个居民区设立“三所联动”调解站,将“三所联动”与城市更新、物业治理等集成管理、一体化服务。在东一居民区,借助“三所联动”机制,打通“党建+法治+自治”多维路径,成立“和谐工作室”,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件,让“枫桥经验”走进街头巷尾。

三是推动“三所联动”融入中心区治理。依托楼宇商圈联勤联动平台,激发和延伸“三所联动”成效,设立平安金融大厦“三所联动”纠纷调解点,探索将市场所、法官工作室等纳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将法治力量和法治资源通过网格下沉到楼宇和企业,让更多企业在陆家嘴安心经营。

(三)全方位高效赋能,拧成同频共振“一股绳”

一是发挥微网格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作用。充分发挥居民区“两委”、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做到“日排查、周报告”延伸矛盾纠纷排查的触角和范围,做到“零遗漏、零盲区”,力争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二是发挥居委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方面,依托居委调解组织“人头熟、情况清”的优势,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防范,加强与社区民警、专业律师的沟通协调,对发现“不放心的人”和“有风险的事”第一时间反馈到“三所联动”纠纷调处室,力争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居委法律顾问作用,将法治资源汇聚到基层一线,把法、理、情说通说透,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属地,做到以法解难、以法除患。

三是发挥街道解纷资源并联整合作用。针对辖区矛盾纠纷,街道通过“三所联动”平台开展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协调各方力量在街道层面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工作闭环。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充分联动,构建起派出所民警快速处置,调解员及时跟进化解,律师专业支撑的纠纷化解全流程模式,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出街道”。

二、工作成效

(一)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三所联动”机制显著提高了矛盾纠纷处理的效率与质量,有效缓解了警力资源紧张的状况。2024年度梅园新村派出所“三所联动”调解室出具书面调解协议书52份,提供法律咨询297人(次);陆家嘴治安派出所“三所联动”调解室出具书面调解协议书41份,提供法律咨询228人(次)。其中,治安派出所聚焦处理劳资纠纷、消费纠纷、金融纠纷等具有临时性、突发性特点的矛盾纠纷,这些纠纷往往伴随强烈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对处理速度和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得益于“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的有力支持,治安派出所在遇到矛盾纠纷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将案件引导至调解室,由专业的调解人员接手处理,既为一线民警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又确保了纠纷能够得到专业、公正、及时地解决,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此外,在做深做实“三所联动”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领域叠加陆家嘴法庭、平安办、信访办、服务办、中心区管理办、行政执法队等“N”个职能部门和单位。同时,向居民区、中心区、微网格三级网络体系覆盖延伸,形成多方参与、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矛盾化解格局。

(二)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派出所、司法所积极推动“三所联动”机制向社区、楼宇延伸,组织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居委法律顾问,就地排查、调处化解简单、轻微、可速决的矛盾纠纷。调研显示,人民调解员处理的纠纷类型主要集中在邻里关系纠纷和群体性纠纷方面,针对邻里关系纠纷,人民调解员凭借对社区情况的扎实研究,能够灵活运用调解技巧,较好地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促进了邻里和睦,而对于较为复杂、未能通过调解解决的群体性纠纷,人民调解员则能够迅速介入,引导居民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此外,居委会还建立了纠纷事后回访制度,并通过每个月的联勤联动会议,集体商议疑难复杂纠纷的类型和处理方案,确保对矛盾纠纷的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理。例如,三航居民区“航居调和站”自治金项目作为解决邻里纠纷的平台,帮助居委会事半功倍地协调邻里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增强居民法治意识

律师事务所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公众的法治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法治素养和维权意识。再如,东一居委“和谐工作室”由16位社区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围绕调解社区矛盾、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每周二下午有2位党员轮流值班,确保服务不间断。同时,根据居民的需求,工作室还会在周末或晚上“加班”,确保居民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三所联动”机制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还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在街道、消防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介入,加强隐患排查、发现、处置工作。2024年第一季度,陆家嘴治安派出所充分发挥“三所联动”机制优势,快速调处化解楼宇内矛盾纠纷案件130余起,妥善处置“远茂员工工伤死亡事件”、“海银财富兑付事件”、“新梅退租事件”、“华申、良友大厦清退商户事件”等重大纠纷事件。结合辖区实际,派出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锚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总要求,计划将“三所联动”机制进一步延伸至楼宇,争取做到矛盾不出“圈”,就地能化解。

三、创新方向

紧紧围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的目标,坚持以人民群众关心关切为中心,以修复社会关系为导向,以资源联动融合为路径,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根本标准,全力防范化解“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个人极端和涉稳事件的发生,努力实现“两降两升”目标,全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相适应的陆家嘴解纷新格局。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用党建引领联动,凝聚三方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三所合力和影响力。推动“理论联学”,轮流主导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夯实联动解纷思想基础;推动阵地联享,构建信息互享、资源互助、功能互补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治理联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纠纷协同化解实效;推动先锋联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三所联动”工作中聚资源、解矛盾、促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影响力。

二是深化“3+3+N”工作模式。结合辖区实际,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元调解力量相衔接,区域资源联动,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居民区、商务楼宇,进一步加强街道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络沟通,变被动移交为主动接入,使各级力量都能成为信息发起点。在前期调解时提供专业法律支撑,后期分流过程更加顺畅高效,形成“区块链”效应,激发“溢出效应”,为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提供更多可能。通过每个月召开联席会议,用心研究辖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新情况、新问题,预测矛盾纠纷的新趋势、新走向,相互提供预警预报信息,共同分析研判,形成重大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在此基础上,及时消除隐患,构建起“顶层设计、前端发现、中段调解、后期跟踪”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为陆家嘴街区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完善矛盾纠纷的发现机制。推广三航“航居调和站”、东一“和谐工作室”等矛盾纠纷发现、调处的优秀经验,在社区培养更多的矛盾化解类自治金项目,对在群防群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此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的基层治理工作中。同时,加强矛盾纠纷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为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持。常态化、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矛盾纠纷分析信息和潜在风险点,共同做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对于排查出的简易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

四是探索建立类型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矛盾纠纷,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处理策略,以实现对各类纠纷的精准施策和高效解决。特别是对于网推律所、小额贷等产业链中现代服务业乱象所引发的大量纠纷和事件,应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和整治机制,通过实时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发布和快速处置等手段,有效遏止不良现象的蔓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健康秩序。

综上所述,陆家嘴街道将从组织联动、资源配置、治理方式、宣传教育和考核激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联动、提升治理实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为构建和谐街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党工委  於云    陆家嘴街道司法所  陈依岚  王玥园)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2月下 (总第196期)  法治实践栏目】

【责任编辑 -王雪】
返回顶部